江西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 享设区市管理权限

29.11.2013  11:25

  今视网11月28日九江讯(记者 向一帆)10月31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获得江西省政府批复。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方案》提出要支持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尽快升格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共青城行使与设区市相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生态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实行省级计划单列。

  据了解,根据《方案》设定的共青先导区主要包括共青城市全境,德安县宝塔工业园,永修县恒丰企业集团、星火工业园,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的范围,按照“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昌九一体化的重要支点”的定位,以纵贯共青城南北的福银高速、昌九城际、京九铁路等交通复合线为“主轴”,东西两侧为“两翼”,依托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和南湖新区三个城市组团和金湖乡农业主阵地,构建“四大板块”。

  为什么会建设共青先导区呢?据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兵表示,在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和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共青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好、生态环境好、管理体制好。共青城已经逐步构建起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和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没有重化工、重污染企业,2012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仅0.12吨标准煤、全省最低。

  在先导区的发展目标方面,到2015年共青先导区GDP、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空气和水质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全省前列。

  到2020年,GDP、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2015年的基础上力争翻两番,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低碳和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共青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共青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宝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激发共青先导区内生动力,保证先导区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方案》明确先导区要创新行政管理、优化发展环境、节约集约用地、完善投融资机制、强化科技引领、加强人才培养。除了赋予共青城行使设区市相同管理权限、试行公务员聘任制外,还将支持共青城经济开发区尽快升格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仓。建立省直部门和省属国有企业对口支援机制,入赣央企优先落户共青先导区。此外,先导区上缴税费的省级留成部分财政给予返还倾斜。而落户的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可优惠缴纳企业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