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生态这块“金字招牌” 农民轻轻松松年收入过10万元(图)

17.07.2015  08:54

一座座葡萄大棚硕果累累,一方方莲塘的莲子收获在即,一块块稻田长势喜人……7月16日,步入南昌县塔城乡水岚洲,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令记者不由为之赞叹。

站在玉明生态科技园内,塔城乡湖陂村村民张惠良自豪地说:“我们这里不仅有无公害农产品,还有优美的风光。”他掰着手指告诉记者,原先,他们种地收入并不高,而今农业嫁接了“生态”,年收入轻轻松松超过了10万元。

7月15日,游客在玉明生态科技园采摘有机葡萄。

农业合作社高薪聘广东高管打理生态农业

南昌县玉明生态科技园负责人魏玉华真忙。这段时间,他都在忙科技园第三届葡萄文化节的事。

2010年,在建筑工地做包工头的魏玉华回到了湖陂村,他与村民办起了农业合作社。“当时,合作社只有10多户农户,种植比较单一。此后,合作社逐渐转型,成为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也递增至100多户,成为了该县有名的生态科技园。”魏玉华说,他是从政策中读到了方向。“对我们来说,生态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

这几年,玉明生态科技园火了,此前两届的葡萄文化节吸引了众多人气,去年最旺的时候,到科技园感受绿色生态农业的人数达到3000人/天。正因如此,魏玉华感受到管理方面的压力,他和其他农户一商量,从广东高薪请来管理团队,对生态科技园实施现代化管理。

黄秀星正是魏玉华高薪请来的高管,如今担任生态科技园的副总经理。在这名有着19年生态农业园管理经验的广东高管看来,江西有着非常好的生态优势,玉明生态科技园就是一个缩影。“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也相信这里的未来更好,农民的腰包也会更鼓。

江西“三品一标”产品数已达2587个

诚如黄秀星所说,江西的生态优势,是绿色崛起的“金字招牌”。

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在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江西省将建设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子,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排头兵和示范区。

江西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我省首次以文件形式把“三品一标”作为农业项目申报条件,将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作为申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的必备条件,并在安排农业项目、资金时给予优先扶持。同年,省政府首次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要求,要求各设区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完成“三品一标”考核目标。省农业厅也将“三品一标”列为对各设区市农业部门的考核指标,并作为年度评先评优条件之一。

此外,省财政安排“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经费170万元,用于对“三品一标”新获证企业的补助和“三品一标”证后监管。该负责人说,截至今年6月30日,我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已达2587个(无公害农产品1483个、绿色食品598个、有机食品44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65个),仅今年“三品一标”产品就已净增171个。

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会更响亮

作为我省研究生态经济的专家,江西财大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教授谢花林一直在关注江西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我注意到,去年11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江西组织了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参展,其中就有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使江西的绿色水稻、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茶叶、绿色中药材、绿色生猪、绿色家禽、绿色水产等八大绿色农业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充分亮相。”他认为,注重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江西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这一目标就能实现,“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这一品牌也会更响亮。

在谢花林看来,近年来,江西“三品一标”产品总数实现稳步增长,同时,注重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加大市场抽检和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使江西农产品真正做到绿色、安全、有机的“金字招牌”立得稳,过得硬。此外,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众多利于“三品一标”的好政策,使我省“绿色生态农业”优势更优。他表示,作为首批全境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的省份之一,江西会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路子。(文/图 记者陈艳伟 实习生陈文 肖茜)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