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感里小学杨德崟老师令人钦佩

18.04.2014  14:13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可以运用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感里小学杨德崟老师的身上。因为自从他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奉献。

  五兄妹中四人当老师

  谈及走上乡村教师之路,15日,杨德崟老师告诉记者:“我父亲也是一位乡村老师,当年父亲因为农忙会让我去代课,谁知我一站上讲台就像换了一个人,严肃却不乏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如今,34年过去了,杨老师站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依然激情澎湃。

  “我还记得参加工作之初,自己是最年轻的老师,也没什么经验,后来经过几年教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杨老师说。经过考试,1999年,杨老师由民办教师转正,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又经过五年的不断深入学习,他于2004年被评为高级教师。作为家中的老大,在他的影响下,家中五兄妹除他外,还有三人也当上了老师。

  农活教学两不误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教师大多农事多,家庭负担重,杨老师也不例外。他家种了几十亩田,每逢农忙季节,农活大多压在他妻子身上。为了弥补,他只好每天早起,并在中午、下午放学后到田间地头上忙一会儿。晚上,他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备课、批改作业。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叫丁珍珍的三年级学生,因为父母双亡,一直由奶奶抚养,加上家离学校较远,几乎每天上课都迟到。一次,杨老师发现她没有作业本写作业,甚至连笔都没有,立即掏钱给她买了作业本和笔,并对她格外照顾,可惜这名学生最终还是辍学了。

  关爱“差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生活中,杨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课堂上,他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对于后进生和“差生”,杨老师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循循善诱,课后总是找机会对他们进行辅导。因为家离学校较近,杨老师也总是让学生到家里补课。渐渐的,学生的成绩有了提高,树立了信心,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作为班主任,我更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抓住每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与鼓励,体贴‘差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是一个班主任应有的职业素养,班主任要做到以德服人。”杨老师表示,遗憾的是,以前总有一些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辍学。

  谈及做乡村老师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杨老师说起了1999年的一起突发事件。

  那时因为学校年久失修,上课期间二年级的一间教室突然发生坍塌,一位老师和两名学生受伤严重。正在隔壁班上课的杨老师冒险救出了受伤的师生。

  “当时,学校门前的路非常难走,我背着那位受重伤的老师先送上板车,再送去医院抢救。”杨老师说,教了30多年的书,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收获了快乐。他始终记着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家长,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

  三尺讲台上,飘洒的粉笔末是杨老师心血的幻化,他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生命的根,把学生的心田作为自己耕耘的土壤。他热爱教育这一行,并将一直追求下去。

  ■信息日报记者王欢/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