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干廉洁高效“小政府” 做好干事用人管钱“大文章”——新余:争创全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
今视网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新余市结合实际,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的意见》,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系统规划设计,重点推进以“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为主题的四大改革创新工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了近三年内可能完成的各项重点改革任务,力争到2016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阶段性成果,若干领域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努力打造全省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
“小政府”意味着精干、廉洁和高效,它能有效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我市在推进“小政府”改革过程中,重点围绕“干事、用人、管钱”三方面做文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
每年可节省办公经费3000多万元
文山会海、“公文旅行”这些顽疾,历来为人所诟病。2013年,新余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逐步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三级协同办公。该市所有党政机关全面停止印发和接收一般性的纸质文件,实现非涉密文件无纸化传输和网络自动化办公,每年可节省办公经费3000多万元,有效减少了“三公”经费支出。
该平台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信息,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即便出门在外,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登录系统批阅文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该平台具有办理时间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便于了解每个公文和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监察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公文办理和行政审批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该市依托数字化办公平台,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行政审批网上一站式办结,将串联审批变并联审批,建立建设工程网上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审批平台,先后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服务企业行政审批代理制,推动了政府服务理念和方式转变,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规范了部门行为,优化了发展环境。去年以来,该市下放20%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8项。
大部制改革在新余高新区率先试行
机关人员“瘦身”35%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小政府”,该市按照“政企、政资、政事、政府和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全面梳理和理顺单位职责职能,整合职能重叠交叉事项,调整和优化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对机构职能相近的部门和单位探索实行“大部门制”改革。
2013年,大部制改革在新余高新区率先试行。原有的11个内设机构、14个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为6个内设机构和机关党委、纪工委(监察分局)。同时,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集聚,权责统一,职能分开,各有侧重”的原则,设立新能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钢铁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6个“区中园”,赋予各产业园充分的自主权,实行权责统一、独立运作。在改革中,区机关人员“瘦身”了约35%,减下来的人员全部向新组建的6个产业园转移。
在高新区试点的基础上,新年伊始,该市又对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优化,撤消孔目江区,成建制并入仙女湖区,并将省职教园区并入仙女湖区合署办公。在仙女湖区进一步推动大部门制度的改革,实行全员下岗、竞争上岗、党政合一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在规范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该市开展了全面清理规范市本级各部门的临时用工工作,目前已清退临时工和借调人员1200余名。通过清理规范,达到了精简编外用工、规范用工管理、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实现“花钱养人”向“花钱买服务”转变、“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加大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市本级一般预算性支出压缩10%
新余市成立了市财政金融管理委员会,探索投融资平台“融、用、管、还”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将土地出让、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政府债务等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逐年减少“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从根本上规范了政府行为,杜绝了利益部门化问题。目前,市本级一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全面公开,市本级一般预算性支出压缩了10%。
为从源头上彻底遏制“车轮上的腐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今年1月1日起,新余市正式实施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采取货币化与市场化相结合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探索公共交通货币化补偿制。通过4场拍卖会,464辆涉改公务用车找到了新主人,拍卖所得的2600余万元全部上缴国库。目前,分宜县、渝水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也正稳步推进。(彭勃 敖卫兵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