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军:用好教育装备还需做好配套工作

28.04.2015  12:20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3年,该市共投入3.3亿元配备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使全市的生机比达到5.1∶1,多媒体班套比实现1∶1,教室和教师办公室校园网百兆通达率90.63%。该市教育局局长徐朝金说:“花了这么多钱,配备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教育装备,如果没有用好,那是极大的浪费。对教育装备,宁用坏,不放坏。”(4月25日《中国教育报》)

  其实,不只是浙江衢州,相信在全国各地,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尤其是近几年的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等实施以来,学校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装备配置也越来越完备。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就是,教育装备有了,但是大部分却沦为摆设,使用效率极低,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在配备教育装备的同时,其他的配套工作没有及时跟上。

  一是校园场地不够,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笔者看到,许多农村学校乃至城市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十分严重,别说各种门类的功能室,就连教室都十分紧张。而室外场地也是参差不齐,狭窄局促,根本满足不了给学生们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于是,学校只能清理出一些非常有限的空间,将上级配备的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一股脑地塞进去,然后便束之高阁了。

  二是师资配备不齐,许多装备没人会用。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留人难,能够配齐音体美、信息技术等专业老师的学校可说是凤毛麟角,有些专业老师来了又走了,有些则为了评价、晋级等原因,改行到了其他岗位。所以,学校往往只能让一些科任老师兼任兴趣活动小组的辅导老师,选择一些简单易用的教育装备使用,而大部分则只能成为摆设,任凭灰尘覆盖。

  三是教师观念、评价机制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尽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施行了十多年,但是教育质量评价机制、方式方法还停留在以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窠臼之上,导致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方法也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从而也导致了教育装备的无用武之地。

  四是教育装备的保管、维护难度大。正是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也导致了教育装备难有专人保管,没有专项经费维护,许多的仪器设备多年不用,就自然地腐蚀、报废了,从而造成了白白的浪费。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育装备的使用也是这个道理,“放坏”才是最大的浪费。所以,衢州市抱着“宁用坏,不放坏”的理念,开展让教育装备“走出来、用起来”的活动,让教育装备发挥最大价值,实在值得引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我们给学校配备了足量的教育装备,也组织检查其使用落实情况,但更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帮助学校做好使用教育装备的配套工作。唯有这样,才能让教育装备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促进教育改革顺利展开,素质教育水到渠成、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