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慈孝工资”让企业有了家的“温度”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浙江宁波江北区,一家名为浙江宝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这么一桩新鲜事:企业会额外给员工加一份工资,每月汇到员工父母账户上。这项被该公司称为“饮水思源、温暖感恩”的计划已经实施了两年,让近70个员工父母受益。(10月11日《工人日报》)
这是一条难得一见、却让人心头一热的新闻:近些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些企业要么工资久拖不发,要么想方设法压低劳动力成本,总想在工人利益上“做文章”。然而,这家公司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公开宣称:凡在工厂工作满18个月的员工,如果愿意寄钱供养没有社保的家乡父母,厂里不但帮着汇款寄钱,还会给他添上一份钱。说实在话,这样的企业,眼下并不多见。
初看这条新闻,笔者曾疑其为哗众取宠,有炒作之嫌。但在百度了该企业的有关情况后,顿感释然:首先,这家生产环保机械的企业,竟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及省级研发中心,每年坚持用销售额的5%以上投入产品研发。难怪乎建厂短短十六年,就演绎了年销售过亿、进入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的传奇,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其活力及创新精神可见一斑;其次,这又是一个有“温度”的企业,懂得感恩和回馈员工。早在2009年,就首开先河,为老员工颁发每人每月300元的“千里马奖”。如今,“慈孝工资”的施行,更让企业有了家的“温度”。
由此看来,该企业推出“慈孝工资”,并非心血来潮,更不为追求“眼球效应”,而是秉承新型企业理念的自然流露:在一些人眼里,企业是老板的,工人不过是“雇佣”的角色。其实,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失了工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及全方位参与,都只能是一句空话。近些年来,某些企业面临的“用工荒”及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似乎已经或正在印证这个看似简单然却颠扑不破的真理。
用企业负责人的话来说,此举既是企业对员工的回馈,也是借此引导员工对父母的感恩。这话不假,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的地方就有爱。而在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看来,有员工的企业同样也是一个家,而且是一个大家。“慈孝工资”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却用“感恩”的红线,把两个家连在了一起。试问,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会不会有在家一样暖呼呼的感觉?
事实上,企业对员工的爱已经得到了回馈:首先,企业由此彰显的社会责任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评价,被称之为“花的是小钱,办的是大事”;其次,培育了一批懂得“饮水思源、温暖感恩”的好员工。不少员工,或许以前只是逢年过节给父母带点钱、买点东西,而现在每月定时给父母寄钱,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其三,员工对企业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建厂以来,在不少企业频遭“用工荒”打击的情况下,该厂的员工流动率几乎为零。显然,这样的结果顺理成章。工作在如此有爱的企业,没有谁会三心二意。换句话说,即使有员工起了去意,恐怕其父母也不会答应吧?
其实,“慈孝工资”引发的连锁效应,又岂止是一举三得。正如该企业负责人所说,“懂得孝顺父母的员工,才会是好员工!”从另一个角度讲,懂得感恩员工的企业,又何尝不是一个好企业呢?这样的企业,有爱,有“温度”,生活在企业的员工,会让爱包裹,让“温度”融化。相信这样的企业,被所有的员工热爱着、帮衬着、护佑着,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鱼得水、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