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起欢歌——峡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纪实

23.06.2014  13:12

    3万亩烟叶迎来金色收获。烟农们正忙着采摘、编杆、烘烤,今年收购均价再上调10%,让烟农们喜上眉梢……1.5万亩杨梅渐次成熟,漫山遍野,晶莹剔透,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果农增收的同时,旅游经济升温……万亩井冈蜜柚基地里,果农们正忙着管护。“家有一亩柚,就是万元户!”致富的希望已写在了他们脸上……盛夏时节,行走在峡江县田间地头,一片片碧绿的烟海,一排排标准大棚,一个个热闹的种养基地不时跃入眼帘,记者看到了该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喜人景象,更感受到农民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

    农业稳,天下安。近年来,峡江县积极主动介入农业发展,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夯实农业产业载体,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33元,增长20%。

    转思路: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峡江是个传统农业小县,“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丰富的山水农田资源,让广大农民衣食无忧,“小富即安”思想根深蒂固,农民收入偏低,致富手段不多,多种经营观念淡薄。

    如何引导农民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发展多种经营巧致富,快致富,峡江县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该县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思路,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围着“”字上项目,办企业,带农户。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套措施的“四个一”扶强做大管理机制,对全县农业生产进行全新的、全方位的谋篇布局。结合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等要素,对全县农村进行区域规划,引导广大农民按区域分工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用特色造规模,借规模强特色,进而把特色演化成优势。同时,依托烟叶、獭兔、蒿菜、杨梅、翠冠梨等农业优势资源,以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先后引进了青池蔬菜、兴嘉时装等5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

    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该县还为每个龙头企业安排1名县领导和1至2个部门帮扶,不定期召开企业调度会、现场办公会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实行“一业一策、一年一定”,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每年安排500多万元,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建立烟技员、鱼技员、兔技员、菜技员等科技特派员队伍。使之常驻村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行绩效挂钩,严格奖惩。

    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健康成长,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条,而且带动了农业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目前,全县种植烟叶3万亩、蒿菜1.5万亩、杨梅1.8万亩、早熟梨和井冈蜜柚5000亩,发展各类种养基地1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90%的农户走上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

    创品牌:生态农业抢滩市场“峡江的杨梅个大、肉多、味甜,而且名声在外,虽然贵点,但物有所值!”6月5日,在峡江县水边镇玉林杨梅基地,一位来自新余的游客说。

    该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走绿色、环保、健康之路,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无公害种植规程和技术措施,采取“重土、巧肥、严药、合理修剪”的科学管理方法,使杨梅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杨梅基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基地”认定,“玉林”牌杨梅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玉林杨梅基地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正是这一块块金字招牌,让峡江杨梅供不应求。

    峡江农产品受到客户追捧,主要靠的是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走的是“生态农业”抢滩市场之路。

    在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农业理念的引领下,该县鮰鱼养殖操作规程顺利通过GAP认证,获取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青池蔬菜成功晋升省级名牌农产品,80%的产品出口日本……为鼓励龙头企业创建绿色无公害品牌,该县以政府名义在政府网、农经网等媒体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有效提高峡江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蒿菜、鮰鱼、杨梅种养均通过无公害认证,蒿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省级鮰鱼良种场及省定点鮰鱼良种繁育基地、省无公害生产基地等,一块块十足的“”字招牌,彰显出该县“名牌”农业的魅力。

    一个好的品牌可以产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目前,全县有省著名商标16个,绿色食品标识3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赣花”山茶油获评有机食品标识。绿色无公害品牌农业的打造,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每年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

    促流转:规模经营提升效益“我家的6亩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我和妻子再到基地打工,收取租金的同时,还能学到种菜技术,每年纯收入4万多元,比自己种划算多了!”年近60岁的金江乡铲塘村村民谭早根高兴地与记者算起了土地流转的增收账。

    如何跳出小农经济对农民的束缚,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峡江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农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连成片,把分散的农民抱成团,把分散的资金捆在一起,通过集聚效应,取得规模效益。

    据了解,峡江县砚溪烟叶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439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5372亩,在生产过程中实行统一育苗、机耕、植保、烘烤、交售,推动了烟叶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

    为让土地进行合理有序流转,该县专门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管理办法》《关于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通知》等,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等形式,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集中,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运行。同时,积极引导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组织通过土地流转,选择有产业基础、农户积极性高的乡村建设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经营水平。目前,该县和谭早根一样收租金、赚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有1万余户,共流转土地5.5万余亩。(来源:井冈山报曾双全、本报记者吴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