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话增收

16.12.2013  15:57

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增长,水稻总产连续3年突破5亿公斤……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这其中,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2010年以来,樟树市整合资金2.01亿元,累计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6个,建设总规模10.77万亩,建设基本农田8.82万亩,新增耕地3286.37亩。

望天田”变旱涝保收“吨粮田

11月下旬,笔者来到樟树市阁山镇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区。极目四野,一块块平整如镜的田块,一条条贯通相连的沟渠,阡陌纵横有致。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竟是一些不规则和经常干枯的农田。

阁山镇土地整治项目于2011年10月立项,建设规模1.59万亩,投资2989.43万元,涉及关坊、韶塘、芗溪、黄家巷等4个村,目前已通过省级终验。

正在组织村民清理水渠淤泥的芗溪村党支部书记胡细珍告诉笔者:“过去,这片稻田近一半是望天田,村民没少为水发愁。其实上游水坝里有水,但水渠积淤,眼瞅着清水就是流不进田里,你说着急不着急?一发洪水,稻田就被水淹。年年种稻,不是怕旱,就是怕涝。现在好了,水渠宽了,也通畅了,从上游水坝把水引到田里,低产的望天田,如今旱涝保收了。

胡细珍告诉我们,经过整治,芗溪村灌溉不畅的低产田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今年夏季大旱,村里的农田没受影响。

政府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的确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胡细珍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细算增产增收账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收割3亩多地,累得不行,今年,我女儿外出打工,就老伴偶尔帮把手,还租了别人10亩地,收割基本上是我一人轻松搞定。”芗溪村村民杨生华告诉笔者。

如今路好走了,水好放了,田好种了,稻谷也好收了。”在杨生华家里,我们聊了起来。

其实,一开始听说要搞土地整治,整治后打乱重新分配,我还不愿意,总觉得会把我的好地分给别人,村干部、乡镇干部、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前前后后来我家做了八九次思想工作,我勉强同意。现在,我才体会到土地整治确实是好事,我们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土地整治拓宽了我们的增收渠道。我家现在不仅仅种水稻,还有3亩地种大蒜,每分地能收大蒜150斤左右,每斤能卖1.6元,一分地收入240元,一亩地就是2400元,三亩地就有7200元,现在我家每年纯收入增加6000元~8000元。”杨生华保守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整治后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了,收好的大蒜直接就在附近洗干净,从地里开车拉回家。现在家里电动车,面包车、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基本上都齐全了。”杨生华说。

樟树市在土地整治中,注重与生态文明相结合、与‘空心村’整治相结合、与小农水建设项目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100万元左右,对项目区新农村建设点的道路、林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对项目涉及的乡镇、村组优先安排增减挂钩项目,及时改造项目区‘空心村’及废弃工矿地,增加耕地面积;整合小农水利建设资金250万元,对项目区内等水系进行改造,保障了项目区域水源的供应。土地整治项目全面竣工后,更加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樟树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姚镂明介绍道。

现代农业规模化

阁山镇上阳村有一片近50亩的耕地,整治前,因洪灾被毁,一直无法耕种。2012年,该地块被列入全省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通过对田、水、路综合整治,不仅耕作条件得以恢复,而且修建的2米多高、近1000米长的防护堤岸,大大提高了抗涝防灾能力。整治后的田地变平整了,田块变大了,通过流转,由该村的种粮大户黄新元承包耕种。上阳村村委会主任介绍说。

10万多亩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完成后,将切实提高樟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新农村建设。

种粮大户黄新元种植水稻面积扩大到200亩,原有的5台“铁牛”不够用了,近日,他又买了一台。

樟树市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通过转包、租赁等方式,合理引导和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推广抛秧、机械化插秧、直播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目前,该市涌现出承包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30余户,总承包面积达3万余亩。

当地农民尝到了土地整治的甜头,干劲十足。宜春市土国土资源局局长冷世民告诉笔者:“看到土地整治带来这么多的实惠,不少乡镇纷纷向我们申请,有土地整治项目要优先考虑。

据了解,按照部省协议,2010年~2012年,江西省开展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宜春市樟树、高安、上高、宜丰4个县(市)已列入项目区,3年共实施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29个,总规模39.73万亩,总投资7.63亿元,涉及基本农田面积26.66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767万亩。今年,29个项目通过省厅终验。通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项目区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格局,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赢的局面,达到了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三增”效果。土地整治工程已成为全市亮点工程、精品工程、惠民工程,被当地群众称为“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