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17.01.2015  15:29
原标题: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

甲午期间,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慈禧、光绪、翁同龢、奕譞、李鸿章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

甲午到底败在哪里

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论述颇多,如战略失误、经费不足、用人不当、队形不利、装备落后、弹药伪劣等等,这些与战争失败均有一定关联,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

造成失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呈现为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国家文化特质。120年前,清朝具有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地理环境、北洋海军等占优势的“硬件”,然而在“软件”上却存在着非对称的差距。日本强势的军国文化和神教文化,同清朝封建制度腐朽的守旧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文化特质的差异,注定了清军必然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