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申花主场战杭州 球迷需要尊重上海足球文化
本报记者 陈华
明天,上海绿地申花队将迎来新赛季中超首个主场,对手是“老冤家”杭州绿城队。“蓝魔”等多个专业球迷团体的铁杆球迷,会在第一个主场拿出怎样的表现?新投资方介入后,俱乐部和球队的相关元素有所改变,我们又应做一个怎样的球迷?
足球蕴含文化
因对俱乐部名称、队徽更改存在不理解的情绪,绿地申花首轮客场挑战上海申鑫时,极少数不够理智的球迷喊出了“还我申花”的口号。对此,在现场看球的前申花名将范志毅认为:“绿地集团其实很不容易,尤其是在申花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新东家的到来肯定对俱乐部有好处。当然也要理解球迷。”
“申花”是上海足球的符号,伴随着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海派足球印记。对于这支承载着城市变迁和记忆的球队,不管是风雨无阻的死忠球迷,还是端坐家中的“电视机球迷”,都有着各自美好的记忆。由此,足球不仅仅是一场胜与败的绿茵较量,更逐步成长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尊重这支球队,也是尊重上海的文化。
“继神话,争天下”——绿地申花昨天发布的首个主场赛事海报,这六个字非常显眼。“继神话”其实一语双关,有着继续传承申花文化、继续追求申花精神的含义。沪上资深球迷王尔康昨天表示:“上海申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串珍珠,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和热爱。所有人不仅需要呵护这串闪亮的珍珠,还要让它发出更璀璨、更明亮的光芒。”
发展需要理解
1993年,上海成立全国第一个职业俱乐部,掀开了上海体育改革的序幕。1994年,一批正当年的上海球员因对徐根宝的严格管理心存疑虑,由此错过了职业足球的黄金年代,却也促成了范志毅、吴承瑛和谢晖等青年才俊的适时崛起。
从一家街道小厂的名字,到如今依旧口口相传,申花经历风雨沧桑,上海职业足球也经历20年的沉淀发展。过去的20年,上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海的体育改革没有止步。改革就是要谋求发展,发展就会带来全新的机遇和全新的元素。融入新元素,抓住新机遇,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
1994年,徐根宝接手上海足球队,带来全新的战术理念和足球文化。2014年,作为世界500强的绿地集团接手申花足球,势必将给这支球队带来新的元素。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认为,“对于绿地集团接手申花,最主要是社会给予支持、理解、关心和帮助,希望大家能多从善意、正面、积极的角度看待。”
莫让爱成为害
一直以来,沪上“蓝魔”等专业球迷团体,都在“偷师”和“拷贝”日本浦和红钻的赛场助威方式和球迷管理文化。然而,最近一条关于浦和红钻球迷不理智行为引来球队受到处罚的新闻,足以给沪上球迷团体敲响警钟。
上周日本浦和红钻的一场J联赛,浦和主场球迷看台入口处,竟公然悬挂着一条用英文写的“JapaneseOnly”(仅限日本人)标语的巨大横幅。横幅的另一侧,还悬挂着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日本军旗。最终,日本足协给予浦和严厉处罚:23日的主场比赛,将不允许球迷进场。浦和红钻也决定,以后全面禁止球迷携带任何标语、横幅和旗帜入场。浦和红钻的球迷文化堪称亚洲一流,因为极少数球迷的不理智,导致更多无辜球迷被剥夺现场观战的权利,让人叹息。
无独有偶。十年前的A3联赛,当时年仅17岁的“蓝魔”球迷小徐扔出一根鼓槌,不偏不倚砸中了上海中远队球员祁宏的脑袋,“蓝魔”球迷团体当时面临着被取缔的命运。若不是方方面面的关怀和爱护,上海职业足球或许就此少了这道亮丽的球迷风景线。
爱之深,责之切。不管是日本浦和红钻的横幅,还是蓝魔曾经的鼓槌,都提醒着人们,究竟应该成为一名怎样的球迷。一名合格和理性的球迷,不会因为一己之私伤害球队,也绝不会有“亲者痛仇者快”的不理智之举。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