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扶贫,让农产品“e路”畅销 

23.08.2015  09:51

近日,省政府在赣州市举办了首届“互联网+革命老区农村电商”发展峰会。峰会以“扶贫、创业、创新”为主题,旨在加快推进革命老区“互联网+”步伐,进一步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电商扶贫,蕴含着巨大希望。

农村e邮”:乐了果农 美了食客

感谢‘农村e邮’的大力支持!没想到才几天工夫,3万多斤梨就真的被销售一空!”前不久,莲花县六市乡种梨户卓正刚一见到记者,就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

六市乡生态优美,因盛产蜜梨而出名。当地农民选择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建立了1500亩蜜梨种植区。经专业机构检测,当地出产的蜜梨甜度超过12%,果肉可食率保持在95%左右。“几毫恰”品牌蜜梨获得了“国字号”的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今年,眼看着蜜梨再次丰产,果农们却开始为销售操心——进出六市乡的公路正在大修,交通的不便可能导致采梨游客数量的下降和经销商的压价。

就在这时,莲花县邮政分公司及时伸出援手,积极做好六市乡蜜梨的线上推广。蜜梨还挂在树上,就已经通过“邮生活”APP电商销售平台预售了1.65万公斤,占到了第一批蜜梨总产量的70%。

这玩意可靠吗?”第一次与邮政部门合作的果农,都半信半疑。

蜜梨成熟了,邮政部门拉蜜梨的专线邮车开进了果园。一箱箱蜜梨被分拣好,整齐地码放在邮车上,运往邮政物流中心,再发往全国各地。

线上的数据变成了现实的成果,果农们顿时喜笑颜开。“通过与邮政合作,品牌一下就拓展到了全国,这对我们传统销售模式是一次成功的‘颠覆’。”卓正刚对记者说。

通过示范带动,当地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果农也纷纷与邮政达成合作意向。如今,六市乡1万多公斤中熟圆黄蜜梨,也通过“邮生活”APP被预订一空。

家门口当老板:开启创业新模式

伴随着晨曦,18岁的廖竹生步入宁都县电商孵化园。这名贫困家庭出身的青年,由于先天疾病,双手手腕无法伸直,属于三级肢体残疾,一度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去年10月,廖竹生报名参加了宁都县电商产业园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随后开了一家名叫“布潮行专柜”的布鞋分销网店,成为一名年轻“创客”。上个月,廖竹生的网店赚到了近3000元。

而在偏远的赖村镇莲子村,村民宋建辉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村头开了个“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当起了“掌柜”,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小额取款等业务的同时,代销土鸡蛋、红薯、手工麦芽糖等农副产品。在宁都,已建成“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49个,计划今年建设100个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大沽野生山茶油……这些曾长期深藏“闺中”的土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e路”畅销,日渐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家门口创业的热潮在赣鄱涌动。7月2日,于都县电商孵化园正式对外招商。1个多月来,每天都有电商企业和“创客”们来咨询招商政策,平均每天都有1家以上的电商企业入驻。

为了帮助“创客”创业,宁都电商孵化园采取政府承租、企业建设和管理模式,对入驻电商企业实行3年免租金、免水电费。目前,已有102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从业人员超200人。全县注册网店1000多个,有1000余人实现电商创业,提供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

今年,宁都电商孵化园交易额将突破100亿元。”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信心满满。

平台好借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借助“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南康家具业越来越“任性”。今年上半年,南康家具电商相关从业人员已超过1万人,电商企业近千家,交易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119%,并有望在年底达到50亿元。

脐橙电商也不甘示弱。2013年,赣州市首届网上脐橙节惊现1秒内2500份共2500公斤的脐橙被抢购一空的盛况。2014年的脐橙销售季,5家果业龙头企业组建赣南脐橙线下供货联盟,在北京、上海、南京、哈尔滨、洛阳、赣州六地建设发货仓库和专业运营团队,覆盖15个省市的市场。赣南脐橙“从枝头到舌头”仅需2天。

如今,电子商务的崛起正日益改变着赣州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传统产业和电商的融合日益加深。大到百亿元的稀土产业、家具产业,小到脐橙、服装,正凭借“互联网+”描绘发展新前景。上半年,赣州服饰鞋包电商交易额达7.7亿元,半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服装电商有6家。目前,龙南县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正依托服装制造产业基础,引进凯立(龙南)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投资50亿元兴建赣粤现代电商轻纺产业。(记者 刘佳惠子 实习生 陈囿佑)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