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电商 险隘关山几度 江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述评之二

14.11.2013  22:53

  “双11”的网购狂欢,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电商产生浓厚兴趣。不过,做好这门学问并不容易。抛去开“网店”的繁琐不说,就算前期工作就绪,可生意能不能做起来,也还是未知数。据介绍,淘宝网600多万有效店铺中,每天关张的就有上万户。

  进军电子商务产业,赣企如何扬帆?记者采访发现,人才、配套服务、融资、物流等,都是江西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必须迈过的坎。

  “孔雀东南飞”,让江西电商产业感受“成长之痛”

  今年“双11”当天,鸭鸭集团负责电商的小伙子陶智强,带着90多名员工创造了1200多万元的网上销售成绩。这位江西财大首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介绍,当年毕业时,省内基本无电商可“务”。直到近10年后的2012年,陶智强才真正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而环顾当年的学友,现下从事电商职业的,仅自己一人。

  尽管我省有30多所院校开办了电商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数千人,但陶智强的职业尴尬依然存在。由于省内企业进军电子商务的热情普遍不高,电商专业毕业生想在省内就业十分困难。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处负责人王宏光介绍,我省每年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有80%去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10月末,记者在都昌县永强服装产业园采访时,碰到了从江苏返乡投资电商总部基地的冯上明。人才的匮乏让冯上明很烦恼。他说:“每月6000元的高薪,在这里还是请不到满意的美工和模特。”冯上明只得将总部基地的美工、摄影放在了江苏,“实际上,在江苏从事这些工作的,很多都是江西人。”

  冯上明说,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学科,仅靠几本专业课本,很难培养出实用人才。可问题是,由于省内电商企业较少,该专业在校学生很少能获得社会实践的机会。他进一步分析,IT、设计、美工等职业人群中,90后已成为主力,生活“小资化”是这一人群的特征。以目前我省电商产业的状态、商业环境和薪资水平,很难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王宏光则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服务外包+实用人才培养,必然是我省电商的现实选择。作为应急手段,可鼓励投资电商配套服务基地等项目,满足一定区域内电商发展的需求。同时,鉴于电商产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研究电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应成为政府和高校关注的重要课题。

  让创意、梦想更好地与资金结合

  很多人对马云、马化腾等财富英雄印象深刻的是:白手创业、财富如雨。网络惊人的造富速度,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投身其中。可现实是残酷的,有多少热情和疯狂,就可能收获多少伤痛。一名在淘宝练过“鞋摊”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在淘宝开个“门面”虽然不要直接付费,但“烧钱”是必须的。由于网上卖鞋的店面多如牛毛,要让网友看到自己的店面,势必在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社区上进行投入。一年下来,基本没有利润可言。

  在九江恒盛科技园采访时,蓝特尔公司负责人张云告诉记者,融资难是自己创业碰到的最大困难。幸好,园区针对创业型科技企业免费提供高档办公、会议、商务谈判、休闲等场所和服务,为公司发展节约了大笔费用。

  张云算是一位特殊的电商,因为蓝特尔在网上出售的是智能数字监控、店铺远程管理、生物识别应用等智能商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零售连锁、娱乐服务等商业终端领域。去年,该公司自主开发的物联网应用项目——智能自助终端零售鞋店在九江投入应用,帮助消费者实现了线下选鞋、线上购物。目前,该公司研发的智慧台球管理系统平台项目也已启动。张云说:“我对应聘者只有一个要求——带着梦想而来!”

  恒盛公司董事长助理雷蕾对记者说:“很多年轻人不缺创意和创业梦想,只要条件许可,就会生根发芽。恒盛就是一个孵化器——为他们提供阳光雨露,并且在他们的成长中加速自己的壮大。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目前,恒盛科技园已集聚蓝特尔这样的企业40多家。

  让创意、梦想更好地与资金结合——这句话看上去挺简单,但在无限商机中,政府、企业和创业者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电商产业呼唤高效物流

  2012年,中国网购用户达到2.42亿人,增长24.8%;网络购物使用率由2011年底的37.8%提升至42.9%。这是一个何其诱人、又迅速膨胀的广阔市场!

  但是,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江西物流企业做好准备了吗?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处长陈志民说:“目前,我省有物流企业7138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仅369家。”可见,小、散、弱依旧是我省商贸物流业的主要特点。

  专家指出,物流是否高效,将直接决定电商发展的未来。在B2C(企业对消费者)逐渐成为当今电商发展的主导模式时,产品质量、便捷程度成为电商较量的主战场,其中某一环节的薄弱,都将带来足以致命的“马太效应”。

  目前,马云已着手布局“菜鸟”智能物流网络,“一日达”成为其争夺市场的“杀手锏”。同样,我省在加快打造南昌临空港以及高铁经济的同时,应加速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化商贸物流体系。

  本报记者何宝庆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辑: 胡武龙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