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红顶中介”摘帽子别拿群众当“软柿”

25.05.2015  12:39
原标题:每日电讯:“红顶中介”摘帽子别拿群众当“软柿

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江苏镇江从去年开始全面取消雷击评估收费,每年为企业减负高达上千万元。这无疑给当前清理“红顶中介”、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带了好头。但镇江取消的“雷评”只是“审批长征”中的一个项目,类似“震评”“水评”等审批项目仍大量存在。

红顶中介”魔力从何而生?简单的中介服务,为何能给握有权力的协会或事业单位带来惊人的收入?就是因为相关机构狐假虎威,靠近“印把子”。一般来说,接受“雷评”等评估是项目建设的必备前提,其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服务机构是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办事企业和个人多只能选择这些机构。条子、证书、执照、评估……项项中介服务背后都有政府部门的“硬顶子”,让居民和企业变成了“软柿子”。

红顶中介”的危害性显而易见。中介服务本来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纽带,发育成熟、运转有序的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办事的有力帮手,更是政府简政放权的重要抓手。但“红顶中介”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力和垄断地位,极易成为个人和企业的“绞索”,阻碍改革深化,蚕食改革红利,不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红顶中介”长期存在,根子在于有些部门贪恋权力。一些部门长期存在管控思维,对市场不信任,面对改革一心想着搞左右腾挪的“花活儿”,在改革中做表面文章,看似减少审批事项和流程,私下里却操控“红顶中介”搞利益输送。于是,简政放权左手放出去的审批权限,又通过“红顶中介”的右手拿了回来。

清理“红顶中介”,最终要靠“权力清单”管住看得见的手。从中介服务收费定价市场化到主管部门与中介服务脱钩,政府部门不能继续在中介服务中浑水摸鱼、寻租自肥。打碎“红顶”首先要以“权力清单”给政府部门立好行为规范,并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推动政府与相关中介机构分设、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账,让中介机构真正成为依靠市场生存、接受市场评估的服务主体。只有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中介服务才不再是“泥水一团”的灰色地带。

只有勇于自我革命,彻底清理“红顶中介”,才能治愈沉疴,切实推动改革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