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多举措帮扶留守儿童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2.05.2014  14:28

我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家,一个是留守儿童活动室,那里有‘爱心妈妈’、有小伙伴、有校外课本,也是一个温暖的家……”12岁的张鹏生活在樟树市张家山蛟湖村,其父母常年在深圳务工,留守儿童活动室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近年来,樟树市坚持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构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政府主导,形成长效化的工作机制。该市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学校资源建成“留守儿童活动室”“乡村学校少年宫”等,优化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同时,该市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开发一批符合留守儿童特点和需求的项目和活动,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为补充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多元化投入格局。2012年,该市投入资金20余万元,购置了乐器和体育器材,将中心小学闲置的校舍、场地改建成由音乐室、篮球场等七室一场组成的校园少年宫,并抽调了16名专业老师担任课外兴趣小组辅导员。校园少年宫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课后没地方去、没场所玩、没家长管的问题。

多方联动,构筑社会化的关爱网络。该市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关爱服务队伍,团市委、市妇联及文明办等单位分别牵头组建了“爱心妈妈”“代理家长”队伍和长期关爱志愿服务队,针对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监护情况等9个方面进行了3次全覆盖调查,建立留守儿童管理台账,实行网格化动态管理。截至目前,该市有来自学校、企业、供电等部门单位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多达2830余人,其中326名女干部、女教师、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与全市2187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

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该市组织学校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五老”等担任义务辅导员,定期开展“大手牵小手”“雷锋精神传承”“公民道德宣讲”等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今年3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该市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儿童少年读书实践活动”,举办“在阳光下成长”——留守儿童学雷锋征文比赛,引导留守儿童了解雷锋事迹、践行雷锋精神,争做雷锋式好少年。(肖龙天)

来源:宜春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