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调查]留守儿童问题渐成普遍现象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均缺位

30.07.2014  23:57


班主任老师钟甜在辅导留守女娃周敏阅读(记者陶望平 摄)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30日南昌讯(记者 陶望平)7月27日,江西网络台记者报道了南昌县留守小姑娘曾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里的重担的事迹,而这仅仅只是数目庞大的留守儿童中的一个例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变得心理失衡,并出现行为习惯失范、学习成绩欠佳等问题。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大,这些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探寻其中究竟,主要还是家庭教育严重缺位、学校主导教育不强、社会教育环境不利所致。

  【 现象】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 心理失衡

  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竹山村属于南昌县较为偏僻的行政村,与丰城市仅一水之隔,该村委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多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在竹山小学的25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到了三分之一,周敏就是其中之一。

  周敏,今年10岁,就读于竹山小学四年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周敏的妈妈早年离家出走,爸爸也外出打工赚钱,小小年纪的周敏虽然聪明可爱,但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总是缺乏自信,上课容易走神,也不太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湾里二中校长周立新曾对本校113名留守儿童做过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从是否按时到校、离校,是否自觉学习,是否独立完成作业等10个方面来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周立新得出结论:父母的关爱缺失、委托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学业水平差、教育问题日趋明显;自控能力及行为习惯差,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已使留守儿童失去了情感和精神的依托,很多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寂,他们担心被父母遗弃,父母不再爱自己,”周立新认为,他们承受着本不该属于这个年龄段承受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了自卑、冷漠、孤僻乃至偏激等不良心理情感状态。

   行为习惯、成绩欠佳 安全状况堪忧

  据2011年发布的《南昌市教育局的大样本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显示,南昌市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失范,“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中等的占56%,说谎、打架、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拉帮结派、参与盗窃与抢劫现象的占7%左右。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加上父母由于情感亏欠而在物质、金钱等方面的无限补偿,导致不少留守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摆阔攀比、贪图享乐等行为,少数留守儿童甚至时常偷盗、打架斗殴等。

  此外,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极为缺乏,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致留守儿童容易受到非法侵害,或由于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江西留守儿童占全省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进程加速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群体面临诸多困境,教育、身心健康、以及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障已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的21.88%。也就是说,全国儿童中,大约每五人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另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205万的独居留守儿童。

  江西省有留守儿童310万人,约占农村儿童总数的62.1%,占全省儿童总数的四分之一,一些地区甚至达到55%以上。

   【探因】

  家庭教育缺位严重

  现代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中担负着培养人的使命。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环境的不利造成的。

  据南昌市妇联调查,南昌市留守儿童的父母仅有5%在本县城工作,95%都在外地,因经济拮据而极少回家,与孩子的沟通多通过电话进行,所涉及内容也只是对学习与生活的简单询问,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彼此之间陌生感的滋生。“单亲(指父母一方在家陪伴孩子)教育力不从心,”南昌市妇联儿童部部长刘琴表示,单亲监护人因家务负担较重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对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缺乏耐心。

  “隔代教育则难以胜任,部分祖辈对留守子女过分溺爱,仅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却缺乏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正确引导。”刘琴表示,也有部分隔代监护人教育观念保守落后,对孩子要求甚严,一旦犯错非打即骂,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敌视或报复心理的产生。

  此外,亲友教育则形同虚设。作为代管人的亲友因与留守儿童不是亲子关系,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不敢管”和“不愿管”的心理。对他们而言,孩子安全最重要,至于其行为习惯及心理需求则很少关注。

  学校主导教育不强

  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长期外出务工会对孩子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很少有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弱,教学质量较差。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教师教育工作调研的情况报告显示,全省农村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只占教师总数的40.5%,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代课教师占小学教师的3.81%,这些教师多数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力,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辍学现象严重。

  此外,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弱化,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到的状况急剧下降。另外,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心理课程,更无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生理、心理上的困惑无法进行有效的疏导。以至于滋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社会教育环境不利

  乡镇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不够。乡镇政府比较关注的是劳动力的转移给地方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缺乏认识,更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完全自发状态。

  农村人文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农村妇女及老人由于难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除了照看好留守子女之外,聚众打牌娱乐几乎成为主要生活方式,长期的潜移默化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很快被同化,再加上农村缺乏诸如少年宫等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一些留守儿童混迹于电子游戏室、网吧,久而久之,有的沉迷于网吧或赌博而无法自拔,有的还受暴力、色情等游戏或录像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做法】

   政策先行 落实资金支持

  为了逐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南昌市妇联等部门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南昌市将关爱留守儿童纳入到《南昌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各县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南昌县政府出台《南昌县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办法》,湾里区委下发《关于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意见》,新建县以县委、县政府两办名义下发了《新建县2014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施方案》。

  南昌县将留守儿童之家、集善之家、青少年关爱中心示范点建设列入2013年南昌县重大重点项目,2013年拨付200万元建设40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阵地”,2014年新增40个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并对这80个示范点分别增加1万元运转管理费用。进贤县政府拨款42万元,专门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新建县妇联从“妇女一元钱”经费中出资,在全县各乡镇的19个村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示范点,并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技能训练。

  此外,南昌市已累计开通亲情热线或视频800个,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65个,留守儿童家长学校52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50个,寄宿制中小学校47所。

   开展爱心助学、亲情结对

  南昌市妇联向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县区贫困孩子开展春蕾助学活动,截至目前,共发放资金近600万元,资助留守流动儿童等困难家庭儿童近2万名。

  南昌市各级妇联组织还充分发挥代理家长、巾帼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作用,打造“周末爱心妈妈”、心语志愿者队伍,组织爱心妈妈、心语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深入留守儿童之中开展帮扶关爱活动,填补了南昌市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阵地空白。自2013年以来,已有450余名心语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与350余名留守、流动儿童进行亲情结对,集中开展“面对面亲情互动”5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2000余户,捐助爱心物资130余万元。

  江西网络台此前报道:

   南昌县留守小姑娘曾洁:想当一名记者 帮助有困难的人(图)

   高清图集:南昌县留守女娃扛起家庭重担

   江西网络台报道留守女娃曾洁引关注 南昌发布发起“微爱留守”活动

   [今视网评]关爱留守儿童需多方联手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