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种病不需要抗生素!看看抗生素的冷知识

20.11.2015  17:26
原标题:53种病不需要抗生素!看看抗生素的冷知识

  11月16-22日是首个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主题是“慎重对待抗生素”,世卫组织对患者的建议是:当你并不需要时,别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只有在专业医务人员开具处方时才服用抗生素。即便感染好转,也一定要按疗程服药。不要服用吃剩的抗生素,也不要把自己的抗生素分予他人,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博士这样介绍。

  对于抗生素,你了解多少?看看抗生素的冷知识吧。

   冷知识一:安徽卫计委出台不需输液的53种病

   ●内科: 1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2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3 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4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5 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6 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8 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9 高血压亚急症;10 慢性浅表性胃炎;11 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12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3 轻度结肠炎;14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15 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16 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17 急性膀胱炎;18 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19 单纯的房早、室早;20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1 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22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23 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24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专家解读: 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带“”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1 体表肿块切除术后;2 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3 轻度软组织挫伤;4 小型体表清创术后;5 浅静脉炎;6 老年性骨关节炎;7 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8 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9 慢性劳损性疾病;10 慢性膀胱炎;11 慢性前列腺炎;12 前列腺增生;13 无合并症的肾结石;14 精囊炎;15 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16 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17 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18 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专家解读: 外科科室成为抗生素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97%。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樊志敏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当然,从外科手术的角度,也要辩证地看待输液,“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妇科: 1 慢性盆腔炎;2 慢性子宫颈炎;3 无症状的子宫肌瘤;4 前庭大腺囊肿;5 阴道炎、外阴炎;6 原发性痛经;7 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专家解读: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吴江平说,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而且必须是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在一些小诊所和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滥用抗生素比较普遍。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就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如,当乳酸杆菌活性被抑制,外来致病菌就会大肆繁殖,反而会导致阴道炎症的产生。

   ●儿科: 1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2 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3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4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专家解读: 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解放军八一医院儿科主任廖东幸说,这几种疾病,严格说,的确都可以不用抗生素。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毛细支气管炎,虽然病中也带着一个“”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80%发生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现在医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检测,很快就明确是否是病毒感染。

  但是专家也坦言,“儿科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病情的进展很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宝宝,有的时候医生也会让患儿输液,主要是是怕其发展为肺炎,这也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希望家长理解。

   冷知识二:孕期吃禽肉宝宝抗生素超标

  新生儿出现抗生素耐药性的病例如今已越来越常见。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主攻孕期营养与保健研究的王琳副教授说。在她接诊的病例中,每个月都会遇到五、六个有激素反应的新生儿。尽管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孕期营养的不合理,也有很大关系。王教授说,目前过多动物使用激素饲料“催熟”,孕妇因急于为胎儿补充营养而过多吃肉,营养过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此举很可能是引起新生儿激素反应的重要诱因。

  虽然动物产品残留激素、抗生素的量一般极低,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也很小,但长期食用后,很有可能在体内蓄积。婴儿在母体内从胚胎到发育成熟,其发育所需营养都是从母体获得,孕妇在孕期的饮食习惯、健康保健,都对婴儿的发育及出生后的身体素质有直接影响。

   冷知识三:抗生素输液真能要命

  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但买抗生素却很难。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美国2008年发生的因使用抗生素而送往急救的人数达142505人,其中78%属于抗生素过敏,没有报道因使用抗生素而死亡的病例。我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世卫组织一份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2003年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说,大家都觉得抗菌药是立竿见影的安全药,其实,即使符合用药条件,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也不可小觑。“一位中年男子的父亲打抗生素后五分钟就死了,想和医院打官司,打热线找我当参谋。”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嗓子疼,到社区医院注射了头孢替唑钠,刚注射完了,护士让他等一下再走,可老人家觉得医院太吵了,离家很近,就往家赶,不到五分钟就死在回家的路上了。

  注射前做了皮试显示阴性,也就是对药物不过敏,家属说,说明书上说是只能给0.5g~2g,一天两次,可医院一次性给了4g,剂量太大了!张继春认为,即使剂量有些偏大,但不至于致死,更何况剂量大小跟过敏并没有关系。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抗生素注射后应该留院观察半小时,即使皮试是阴性,也可能发生速发过敏反应。而且过敏反应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即使半小时内没啥事,都有可能发生迟发过敏反应。这个病例还是一个过敏反应所致。

   冷知识四: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

  “我们习以为常的输液其实也算是个小手术,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因为需要刺破血管并往血管里输入并不属于血管里的东西。”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蒋志平说。因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在操作中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果说这些异物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如果大量不溶性微粒特别是石棉微粒进入人体,还能引起肺癌和白血病。你想想,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长期输液,特别是现在输液器上有过滤网结构的并不多,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毛细血管中,越积越多就会损坏血管。”

  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蒋志平补充道,如果患者的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只有在患者出现了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等情况时,才应该选择静脉注射治疗。(综合自新华健康、健康时报、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