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瘦弱的肩膀如何承担起“扭曲”的教育

26.08.2015  10:39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张女士的女儿在长春一所重点小学上六年级。暑假临近尾声,孩子依然没有完成作业。学校指定的必读书目,女儿始终不想读,最后张女士决定不再勉强,告诉孩子:宁肯挨批评,也不能糊弄!最终在读书卡后面写上了三个字:“未完成”。对于张女士的做法,家长群里不少父母纷纷点赞,但也有教育人士认为:家长诚实可嘉,但也不能轻易放弃。对于张女士的教育方式,您怎么看?您认为,假期给孩子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更合适?

  这条报道的结尾给网友们留下了一个问题,尤其是孩子正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家长,如何看待消息中的这位家长作法的对与错,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多话想说。笔者恰巧也是一名六年级孩子的家长,我赞同这位家长“宁肯挨批评,也不能糊弄!”,教会孩子应该诚实的说法。但通过这个现象更反衬出中国教育界正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实,这几天我也在疯狂的催促孩子的暑假作业,每天看着孩子拼命的埋头在书本当中,把童年的纯真和应有的快乐都掩盖了,我的内心深处并不赞同用暑假作业的完成与否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情况。

  一名六年级的孩子,在经历了一学期的紧张学习后,终于有了可以放松的暑假,而对每个孩子来说,不是到了假期就可以放松,有可能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学习与挑战,这些学习就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补课”。到了假期不仅要写学校安排的假期作业,还有参加家长为孩子报的各种文化课和特长课的补习班,目的就是为了下个学期开学对要学的新内容做到提前学习,也可以说是心中有数。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可能有的家长认为这未尝不对,提前学是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老师讲的时候并不陌生。

  然而,就是由于多数家长给孩子的超前学习,使得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有了变化,如果每个知识点老师刚一张嘴,学生都已经知道老师要讲什么,那老师就会跳过这个内容或是简单略过,这对假期并未补课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也正是因为“补课”的原因,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并不详细讲解书上的内容,而是在课后的补课班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既可以挣钱也可以出名,一举二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其实就是一种病态,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得了很严重的病,现在家长遇到一起谈论的重点是哪个补课班好,哪个老师好,不是怎么让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学生太累了,国家提倡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是真正的减负在哪里,是不是真的减了呢。繁重的作业量,日积月累的补课潮流使得孩子没有了喘息的空间。但是作为家长,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落下,也只能随着这个“潮流”顺流而上,没有办法去改变。

  作为一名家长,我想呼吁社会,呼吁有关部门要为我们的孩子去考虑,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在上学那一天起就没有了,这是不是教育界的一种悲哀,这是我们中国提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吗?这里应该反思的有老师、家长,更应该深入反思的就是教育部门,想起来就下来抓一下、查一下,松松紧紧的管理不适合教育,漏洞很多。如何不让孩子每天都在室内苦读,看不到外面美丽的蓝天,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更释放不出孩子的天真特性,该怎样去做呢?这是笔者的一个疑问,相信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