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老人公交车脱衣擦地之我见

22.09.2015  11:45

  9月18日中午,文登米山路水产市场站点一老人携带2个编织袋投币乘坐3路公交车,因放在脚边的编织袋不断往外渗漏黑色异味液体并影响到其他乘客的乘车环境,于是公交车驾驶员于师傅要求老人下车,但因自己无权开钱箱而无法满足其提出的退钱要求。该老人脱下自己的上衣,跪在公交车上,试图擦干净被弄脏的车厢。擦完之后老人便坐回了座位,可能老人并没有觉得被欺负了,只是承担错误的方式让旁观者心疼。

  一个老人,拎着两袋重物,选择了搭乘公交车,这里很明显地说明一个字,老人“”。如果有钱,年近古稀,拎两袋重物,为什么不选择方便的出租,或者亲友的便车?公交车收费低廉,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顾客群体是平民大众不是有钱人。老人是给了车费钱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公交车是应该为老人服务的。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一部分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所以不可能像发达国家人那样“体面”的出入;也正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国民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人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外貌”协会,以貌取人,这可能也是老人受到司机的驱赶原因之一。就像有人评价到:如果是一个珠光宝气的乘客,哪怕是在车上锕了一坨屎,可能司机也不会驱赶。或者表示同情,怎么现在的社会公交设施还不够完善?应该在公交车上建立卫生间,以供“有钱人”方便。

  老人的口袋渗漏出黑色液体,并不是出于本意。作为司机,我认为应该询问清楚,而不是立刻驱赶。当然,当今社会恐怖主义泛漫,对恐怖活动的提防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个防范责任,应该是公民的责任,也应该是公共交通的责任。老人拎的是两个编织袋,试想,如果是密码箱里的炸弹呢?可能不会受到老人的待遇,会堂而皇之地在车上占一席之地。而往往恐怖份子会包装的很好。但是老人的编织袋就可能被指为“不明物体的嫌疑”。我想,这时作为司机,作为社会一员,有责任耐心询问老人编织袋里是何物,为何有液体流出?作为弱势群体的老人,是应该有人站出来力求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不是漠然视之。

  老人的行为是令人感动的,也是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不顾身体的年迈,不顾“”,脱下自己的衣服拭擦地板上的液体。也许这件衣服,是他出门的“体面”服装,也许这件衣服,价值远远大于他编织里的东西,但是他为了继续搭乘公交车,为了不影响群众,他用他的衣服来拭擦地板。我想,这是很多“体面”的人所不能做到的吧。这才是真正的内心的善良与责任感吧。比起那些随地垃圾,随地吐痰的“体面”人,人格的高尚凸显。

  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为乘客服务,也要保障乘客安全。公交车配备了“应急锤”,是否还需要“扫把笤帚”之类的呢?个人之见。安保措施,是否需要加强完善一下呢?作为司机,是否多一点善良,多一点常识,多一点尊老爱幼的美德,更好一些呢?

  有一段评论是这样写的:“说句难听的,这种“脱衣擦地”,然后我形我束是一种无赖行为。老人但得懂点儿事,就应该擦干净后立即下车,自己找其它“交通工具”解决,不要影响公众的利益。这不是“山东人”的事,是中国人需要更多的教养。”我真的不知道这位朋友明白什么叫“教养”,什么叫“素质”不?在他眼里,“教养”和“素质”应该就是金钱打扮起来的“体面”。老人尚知用衣服擦去地上的污垢,这位朋友心理上的污垢不知怎么擦拭?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和“”在哪里?我认为,老人的行为和这位朋友的评论,真是一个鲜活的教育题材。公交车是为普通人服务的,如果这位朋友觉得老人“不懂事”,大不了自己下车去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嘛,如此高的“素质”,怎么和一个老人较上劲了呢?这种和老人较劲的做法本来就不是“素质”和“教养”的体现啊。老人“不懂事”,你可以“懂事”啊,或者你可以用你的“素质”和“教养”给老人搭乘出租的钱以免去你心理上的不舒服,以求“和谐”啊。国外尚有“墙上咖啡”,为不认识的贫困者买一杯咖啡,施者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受者也没有低人一等的难堪,无论贫困与否,人人平等,即使贫困,也有无价的自尊。而正是这真正的“教养”和“素质”,绅士般地维护着穷人的“自尊”,这才是“教养”,这才是“素质”。而说这段话的朋友,我已经怀疑到他的“人性”了。

  当然,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山东”,但是它不是山东的“代表”。我们更应该看到,那些国家,地方灾难的时候,山东是走在前列的。震惊中外的汶川“5.12”大地震,山东省援资援建,为四川做出了兄弟般的贡献。所以,我们的确不能以偏概全。“老人脱衣擦地”这件事,不是山东的事,是全国的事。虽然是偶尔的一件事,我们也应省视自己,省视国民,做到真正的有“教养”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