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治理“红包”顽疾需杜绝一阵风

03.06.2015  11:43

      2013年9月至11月,江西在全省所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专项治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治理行动在全省所有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延伸,实现全覆盖;2014年3月后,治理实行常态化。今年以来,省纪委又从社会反映突出的医疗、教育、殡葬和税收等领域入手,深化“红包”的专项治理。(6月2日 新华网)

      在这个人情味十足的社会,“红包”本是人情往来,联络感情的一味“添加剂”。然而在如今的官场、医疗、教育、税收等领域,“红包”却变了味儿,诱使人们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江西省委横下一条心,坚决遏制违规收送“红包”,持续开展“红包”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笔者为江西省委整治“红包”的决心和举措叫好!

      必须看到的是,自2013年9月开展“红包”治理行动以来,江西省反腐战绩累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红包”问题118个、处理155人,并先后11次通报19起典型案例。众多因收送“红包”落马的案例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极大震慑,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我们必须肯定,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枉顾党纪国法,铤而走险,顶风违纪,因此收送“红包”的问题依然存在。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根治“红包”顽疾,杜绝治理一阵风,做到常抓不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治理“红包”问题,先要管好自己的手,要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党员干部若失去律己之心,便会随波逐流,放纵自己。因此,党员干部需努力做到“慎独”,形成不去触碰腐败“红包”的内在“定力”。其实党员干部也是普通人,难免存在各种弱点,这就更需时刻反躬自省,洁身自好,避免暗箱操作,谨防被“红包”拖下水,从而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减少“红包”等诱惑的“渗透力”。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当前“反四风”开展的如火如荼,若要彻底摒弃当官不能收送“红包”,否则就会丢“官帽”的思想,必须在“”和“”上下功夫,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另外,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职,不折不扣的执行改进作风的相关规定,把“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到位,严到份,真正做到经常抓,使“红包”治理工作常态化;深入抓,让“红包”治理有看得见的效果;持久抓,从“不敢”到“不能”“不想”,进而铲除“红包”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高压之下,违规收送“红包”花样百出,物流快递,电子红包成为了“送礼神器”。杜绝“红包” 穿上各种“隐身衣”的现象,还需纪检监察部门利用新兴手段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红包”顽疾治理很不容易,因此治理"红包’问题不能像一阵风刮完就停,更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让党员干部真正养成拒绝收送‘红包’的习惯,让严格自律形成一种常态,让制度成为强有力的约束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