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岩,我心中的圣地

02.06.2015  20:41

  □王世龙

  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之巅,一座巨大的岩石高耸入云,像一扇灰白色的巨大屏风,把蓝天切割成两半。不知何年或何种原因,岩体豁然分离,近一半脱落,余下的另一半顶端部分呈斜切面状,高高地兀立于众山之上,蓝天之下,如同一把巨大的天然石伞,覆盖着一座古老庙宇。这就是铜钹山旅游区重要景点之一—白花岩。

  庙宇名曰广福寺,广福寺因有了岩石的庇护,风雨不侵,它像大山的孩子,静静地躺在白花岩的怀抱里。每逢雨天,白花岩高耸的顶部流淌的雨水,形成一长排百米高的水帘,煞是壮观。如遇起风,长长的水帘似一匹柔纫透明的巨大灰布,飘逸出旷世罕见的风情雨韵,让你领略到天然山水创造的最壮美奇景。广福寺建于何朝何代,众说纷纭,确切的建造年代,恐难考证。它已沉入时空隧道,变成一个故事,一种传说,给后人留下了猜测和充分的想象空间。

  庙内陈置千寺一面,勿庸赘述,可广福寺例外,具有其它寺庙不可比拟的独特内涵。那内在文化意蕴丰厚的二十四诸仙壁画,给白花岩增添了令人景仰的文化意韵,更罩上了神秘的面纱。

  春寒料峭的一个上午,我第一次游览了白花岩。当我们走进广福寺,太阳已经躲进云层,庙内光线暗下来。我怀着对古文化的崇敬之情,向主持提出观看壁画的要求,遭到了拒绝。我耐心向主持解释,说观看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铜钹山旅游。主持听后,笑了,于是领我们走进一个类似暗室的地方。只见主持掀开一张彩色帘子,灯光下,四位慈眉善目的神仙赫然显现。目光与之一对接,我便激动异常,带着远古神秘色彩的神仙,身上彩带飘拂,给人以腾空飞翔的灵动之感。彩色的画料,因岁月的侵蚀,部分呈现斑驳脱落迹象。

  神仙属道教,佛教与道教本属不同宗教流派。神仙的慈眉善目融入了慈悲为怀、布施救世的佛教思想,白花岩将道佛二教融为一体。当我沉浸在对古壁画悠悠的联想中,主持已拉下幕帘,结束参观。仿佛把我们从古代带回到现实中来。我才突然想到主持当初的拒绝是出于保护壁画的考虑。我们踏着一片幽幽的诵经声,离开了香烟缭绕的寺庙。

  此时云翳散尽,碧空当顶,阳光普照。初春的风在灿烂阳光下变得温柔了。沿着东边小路蜿蜒前行百米,路攸然变窄变陡。拾级而上,扶着两边的铁索,爬上了一座面积极小的岩顶。我惊奇于造物主的匠心独运,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最佳观光平台。此岩高耸兀立,四面皆低,形成南北东三面石壁千仞。举目远眺,油然生出放眼世界的宽广胸怀,此时才真正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奇特意境。纵目四望,但见峰峰对峙,山山相连,大处看有大气磅礴之势,小处看,每一座山均有其独特韵致。每一座山峰都呈现不同风格,每一处山岭都形成各自奇异的格调和风貌。可谓峰峰有意韵,山山现奇景。宏观视野下,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自然山水景观图。游览者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视觉,会发现不一样的美,挖掘出不一般的内涵。大自然的妙笔创作出的巨幅画图,美的内蕴无穷无尽,是人类分享不尽的精神财富。须臾,风起,白雾自不同的山谷升起,顷刻,雾浪滚滚,雾海翻腾,如大海波涛般向四周汹涌。苍山翠屏,秀峰奇景瞬间变成茫茫雾海。一会儿,浓雾渐散,眼下数不清的峰峦,化成了一座座岛屿,真乃波谲云诡,有气象万千之奇妙。游目骋怀,心胸自是怡畅宽广。当你惊叹眼前如梦如幻的奇景时,风儿渐大,不知何处涌来的大团大团的浓雾,即刻又把我们裹进雾海里。雾沉风冷,寒气益重,视力被限制在二十几米远。有女性同胞害怕得尖声大叫,置身其中者都有飘飘欲仙之感。我们扶着铁索,小心翼翼地下了高岩,不觉寒颤连连。一路小跑,回到白花岩下的坪地,钻进轿车,回望,整个世界已被浓雾窒息了,吞噬了。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