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聚焦生存法则 挖掘粉丝经济 图

04.12.2014  14:00

  百万粉丝12位选手

  《百万粉丝》首期开播数据

  疯狂综艺季微博话题第一

  随着几档现象级的真人秀节目的强势崛起,真人秀节目一夜之间如春笋般遍布了整个荧屏。节目同质化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使得观众审美疲劳。唯有差异化,才能现象级,一语中畿的成为众多电视台追求的境界。11月28日,新浪网和天津卫视联合制作的《百万粉丝》强势登场。作为全国首档网台联动社交真人秀节目,节目播出便在网络微博引爆关于“社会生存法则”的热议,你以为它是一部综艺节目,其实它还是一部社会关系学大讲堂,你以为它出尽奇招只为了娱乐观众,其实它在告诉你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你以为它只是一场秀,其实它是在阐述成功学。

   差异化打造现象级:强势收视背后的潜在价值

  根据CSM34城市组的最新收视数据显示,《百万粉丝》第一期收视高达0.86,可谓迎来了开门红。对比11月21日和11月28日的分钟收视走势,不难看出,《百万粉丝》播出以后,天津卫视同时段收视大幅上升。这也体现出,一档优质的综艺节目除了本身承载的品牌传播价值以及传递的文化内涵之外,很大程度上对平台的良性发展也起着不可小觑的共振作用。一档节目的收视仅仅能体现出总体收视人群,而无法体现出观众对节目的喜好程度和节目粘性。《百万粉丝》播出的第一期分钟收视曲线,整体走势较为平稳,节目播出后收视便一路冲高,整体表现较为稳定。观众的热情不减,换台率较低,再加上新浪网每天24小时的“生存直播”,强势的媒体资源推广,微博的超强粉丝互动,后续收视有望持续飙高。

  从观众构成上看,《百万粉丝》女性观众明显高于男性观众。整体观众群体集中在25至54年龄,该阶段年龄群体拥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为社会的主体人群。这意味着节目具有很强的品牌承载能力和传播能力。从学历看,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占比较大。优质内容吸引高品质人群,从而提升平台价值。

   另类游戏聚焦“生存法则”,现实演绎《饥饿游戏

  相对于电视上的热度,《百万粉丝》在微博上引爆的话题和评论更为激烈:节目播毕,微博话题量突破8.5亿,最新的疯狂综艺榜单显示,百万粉丝排在第一位,远远超过《奔跑吧兄弟》、《一年级》、《极速前进》等时下火爆的真人秀节目。第一期大任务#一路上有你#话题量高达1424万。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准一线卫视正在依靠优质节目内容和网台联动模式有望逆袭跨入一线卫视行列。节目内容和模式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元素。节目中的12位选手将在“封闭式能量城”完成90天的互联网生存考验,唯一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只能通过微博。选手们在密闭空间的一切活动将通过近百台多角度的高清摄像头在新浪网进行全程24小时网络直播。12名选手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从亿万富翁到淳朴“村花”;从成龙女弟子到小鲜肉萌妹子,在密闭的空间里,各种个性的人,各个阶层的人聚在了一起,简直是一个微社会。在节目开播时推出的“最后的晚餐”概念海报就可以看出,人性在这档节目中呈现的另类法则。在第一季的12期节目中,选手要通过互相协作、召集粉丝力量完成“城主”发布的“不可思议的大任务”,同时采取选手淘汰制,最终夺冠者将获得百万年薪。

  一档综艺节目不再仅仅是娱乐性,而是引发全民对“社会生存”的思考,生活在一个并不简单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努力扎根往上生存,如何能脱颖而出,如何融入一个群体,如何领导一个团队,如何获得别人的肯定与尊重,《百万粉丝》为我们多维度的呈现了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

   众星云集,粉丝经济的多屏时代

  《百万粉丝》的获胜冠军最终可成为拥有百万年薪的新浪微公益代言人,而在节目中生存能量值和任务的完成,需要透过网络来扩大发酵,借助每一位粉丝的力量来实现,每一位粉丝可以选择出手相助或是“袖手旁观”,在微博上活跃的社会各界力量也将是人物参与者。这也使得《百万粉丝》成为史上调动明星数量最多的节目,在第1期节目中,就有韩雪、胡军、杨佩佩、罗家英、佟丽娅、佘诗曼等一众大牌纷纷现身为选手加油打气。

  而《百万粉丝》也首次实现了“网台合一”模式,网民不再只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观众,也成了节目的参与者,网友们可以通过新浪网看选手的24小时直播,并通过微博切身参与到节目之中,而节目的走向也会受到网友的意志驱动,最终完成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后续的话题发酵又将回归到微博,网友可继续推进参与话题,《百万粉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友意志决定未来。首次播出的《百万粉丝》与其说是寻找百万年薪,不如说是挖掘粉丝经济,正式开启了综艺节目的新纪元。

   智商?情商?人品?“上位”有多难

  在一个临时组成的小社会,整整90天的封闭隔离生活,每个人都展现着自己的个性与特点。富豪沈东军,通灵珠宝CEO,在第1期节目中就表现的睿智自信,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能够在《百万粉丝》残酷的赛制下创造出另外一个传奇吗?宅男女神张暖雅成为队长,并获得选手的一致认可,靠的可不仅仅是美貌;

  女汉子徐冬梅虽然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却没能选择正确的方式让人生畏,这其中的一幕幕无不折射出我们现实社会中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团队合作”?“彰显个性”还是“随波逐流”?道理总是浅显,解读极为复杂。纵观综艺荧屏,也许除了专题性的社会节目,没有任何一档综艺节目能把整个社会属性诠释的如此透彻。

  《百万粉丝》的核心绝非娱乐大众如此简单,其节目火爆背后引发的冷思考才是节目的关键。在这个多屏联动的“大屏”时代,新浪网和天津卫视也用专业和敬业精神告诉我们,节目,传递的不仅仅是快乐,传递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