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了算”应成衡量干部的常态

26.05.2015  20:56

  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在同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村民座谈时,群众纷纷给村干部带领大家致富点赞。习近平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2015年5月25日新华网)

  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习总书记这简单的一句话,再次传递百姓“口碑”是评判干部的真正标准,是检验干部好坏的“试金石”,可以说,百姓的“口碑”决定着领导干部的政绩。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有其必然性。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要以“公仆”的姿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干部的“服务质量”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有其必要性。没有监督的权力,最易产生权力任性与权力腐败,百姓作为对领导干部最直接的监督力量,能够清晰、明确的看到他们为百姓做了哪些事儿,哪些是实干的,那些是“面子”上的。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怎么样,百姓可谓一目了然。在百姓“雪亮”的目光监督下,首先是你想任性也无路为之,更何况是百姓口碑不过关,必然会“前途未卜”。

  以百姓“口碑”评定干部,还需制度保障。要用好百姓“口碑”这块试金石,需要制度保障,确保百姓在评判领导干部时具有发言权。要建立百姓评价机制,从制度上规定百姓“口碑”的分量,在干部考核任免时,要多听听百姓的声音,看看百姓的评价,百姓评价不好的干部就不应考虑;要建立“下岗”机制,百姓口碑不好的领导干部,就应下岗。既然工人能下岗,那领导干部为何不能下岗?

  干部好不好,百姓说了算,百姓“口碑”好,干部才是真的好。如此,才是衡量干部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