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百姓都是爱 来自奉新县的民生故事
奉新县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乡镇聘请法律顾问为群众解忧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社区百米服务圈发挥作用,宫保地社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放慢脚步,沉下身子,我们细细感受这洒向百姓的浓浓爱意。
挂牌干部的“三不忘”
走进罗市镇机关大院,只见每名干部胸前都挂一小牌:上有姓名、职务、电话。再进那幢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办公楼,又见每个办公室门口挂一大牌:上有每个科室干部的姓名、职务、电话、工作职责。
镇党委书记廖伟也挂牌亮相。他告诉我们:“这个牌子,干部们一挂就是3年了。时刻挂着这个牌,我们就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不会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忘记每个人的工作职责。”
多好的“三不忘”!牌子挂起来,干部的“琐事”就多起来;干部的“琐事”多起来,群众的烦心事就少了。为了方便群众找人,廖伟和镇长钟左朋干脆把办公室搬到了一楼。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罗市镇挂牌干部的“三不忘”背后,其实蕴含的是一套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干部的信息公开制度、“全员讲学”制度、每日晨会制度、群众工作日记制度、干部向群众述职制度等。在每位干部《群众工作日记》的前几页,都有干部所驻点村的居民住宅分布图、家庭信息表、低保户五保户留守儿童详细情况、农村危房情况、农村党员情况等。
2011年初,罗市镇率先在奉新县实行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了2名律师为法律顾问,在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调处纠纷和矛盾。聘请法律顾问至今,全镇未发生一起非法上访和涉法涉诉上访事件。
老职工圆了“安居梦”
今年89岁的干洲垦殖场职工余克勤,以前三代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垦殖场棚户区改造政策实施后,他分到了2套110平方米的房子。2012年底,老余成为棚改区第一批入住居民。他逢人便赞:“新房质量好、结构好,房子的价格公道、分配方式合理,干部的服务工作做得好,我们打心眼里感到满意!”
老职工的一句“满意”,倾注了干洲垦殖场干部的多少努力和心血。
干洲垦殖场总人口3600余人。以前,这里干部职工的住房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0平方米。2011年以来,县、场两级都将垦殖场棚户区改造纳入了工作日程。场班子换了两任,每任班子都齐心跑好这场接力赛。
场领导介绍,为把民心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场里确立了“党政搭台、干部服务、群众主导”的宗旨,充分尊重民意,让群众自己做主。聘请专家对房子户型和结构进行设计,再由群众投票选择;设立棚户区改造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邀请房管部门对房价进行核算,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多退少补机制。同时,由干部和棚改户6人成立理事会,专门负责监督工程进度、质量及改造资金收取和使用情况等。对棚改对象、住房面积、楼房分配等事项,实行统一政策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已有320户棚改户入住了新房,其余100套新房今年11月可以交付使用。
社区里的 “百米服务圈”
奉新县在社区构建四级服务网络,建立了“百米服务圈”,从人员、制度、运行模式等方面创新,有效解决了居民的诉求,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该县将14个社区居委会从乡镇街道脱离出来,划归新成立的奉新县社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县里从人员、工作经费等方面全力保障。首先,人员由下而上有楼院长、居民小组长、居委会干部、管委会干部。目前,选聘了395名楼院长、78名居民小组长,均给予工作补助。其次,建立了四个圈,即党建服务圈、民生保障服务圈、综治平安服务圈、便民利民服务圈。目前,设立居民服务站18个,为居民提供了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务。
居民童弟菊说:“不管是办事还是求助,打个电话就能找到人,不出百米就可办完事,太方便了。”据了解,去年依托“百米服务圈”,共解决居民下水道、化粪池堵塞263起,办理医保等2.3万人次,义务巡逻4306余人次,排查安全隐患222件,调解矛盾纠纷476起。
奉新县社区党工委书记钟茂芳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都评选“十佳楼院长”、“十佳居民小组长”、“十佳服务明星”、“六和家庭”等,为的就是调动大伙的积极性,为和谐幸福社区建设作更大贡献。(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