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三峡工程的前世今生

13.12.2014  21:36

资料图片:这是三峡大坝全景(2006年5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新华网宜昌12月13日电(记者梁建强、吴植)高峡平湖的“三峡梦”,历经百年沧桑。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对三峡工程的历史沿革,20年来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时,最早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构想。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明确提出,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2002年3月,三峡工程首台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

        2003年6月,三峡工程实现135米蓄水、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

        2005年9月,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这标志着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2006年9月,三峡工程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

        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2.8米。

        2008年10月,三峡右岸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009年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1.43米。

        2009年12月,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2010年7月,三峡工程经受住流量为7万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峰考验。洪峰规模超过1998年洪峰,是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三大洪峰。

        2010年9月,三峡工程第三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2012年7月,地下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三峡电站实现全面投产。

        2013年10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7000亿千瓦时。

        2014年10月,三峡工程连续第5年成功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各项监测指标安全稳定。三峡船闸累计通过量突破7亿吨。

        2014年11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8000亿千瓦时。

        201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建设20周年。随着三峡工程由建设期过渡到运行期,工程运行环境越来越好,多重功能全面发挥,综合效益达到预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