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师者书】《鱼肠剑》:繁华与热闹过后的万籁俱寂 ——读阿袁老师《鱼肠剑》有感

30.03.2017  03:23
  

   编者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与学生的关系,常常处于很微妙的境界。因着师者给学生授课,两者离得很近;学生对师者有敬畏之心,两者又离得很远。书,是作者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读者通过阅读,可以走近作者。学子“读师者书”,不仅可以了解师者的研究领域和文化知识,更能走进师者的内心,与他们直接对话,拉近彼此的距离。新闻网特推出“读师者书”栏目,以飨读者。

  

  鱼肠剑,一说鱼藏剑,小巧精致能藏于鱼腹之中,抽出时又锋利无比,能杀人于无形。剑能藏于鱼腹,亦能藏于人心。其实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鱼肠剑,只不过有的人运用的得心应手,直杀的风生水起;有的人却将剑锋暗自握在手里,只扎得自己鲜血直流。吕蓓卡手里的是系了红绸子的鱼肠剑,锋芒毕露,气焰冲天;孟繁握着的是一把通体乌黑的鱼肠剑,隐于黑暗,步步为营;而齐鲁手里的那把却一直被她包裹在衣袖里,剑柄朝下,想用它杀人终归还是没有勇气,一剑一剑,全都刺在了自己的手臂上。命运将这三个女人聚集到一起,将上海某大学博士楼305寝室变成了一个充满了刀光剑影的局。

  小说总体由两条不同的叙事线索构成,二者相互穿插。一条是吕蓓卡、孟繁和孙东坡之间的情感纠葛,另一条专写齐鲁的网恋故事。吕蓓卡、孟繁和孙东坡的感情纠葛占据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这三个人纠缠在一起看似不可思议,细思又在情理之中。一个工于心计自觉掌控着大局,一个长袖善舞将自身性别优势发展到极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胜利者又是谁呢?齐鲁的网恋则相对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齐鲁的生命里,又不言不语地安静离场,只留下齐鲁自己内心波澜壮阔。这种相对独立的设定,在我看来,也是齐鲁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表现,正是这种脱节,让齐鲁最终把手里的剑对准了自己,所有无从发泄的情绪只能在心里慢慢消化,形成一块小小的结石,消不去,化不开,阴天下雨又有隐隐作痛的可能。

  阿袁的文字总是充满了古雅的书卷气,将古典诗词恰如其分的扣入情节里,看似随手一放,却如插花般插出了一股雅致,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这一部也不例外,举一例,文中说:“电话里的声音听上去有些萎顿,有些颓败,是‘菡萏香消残叶翠’的凄楚,和往日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生动明艳完全不同。”又有一例“一件莨绸石榴红裙,一件靛青色束腰棉衬衫。乍一看,吕蓓卡还是吕蓓卡,一半学园,一半梨园;一半青青子衿,一半姹紫嫣红。”字里行间都透着诗情画意,好似精巧细腻的工笔画。

  小说中对女性心理描写深刻入微,三个女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一颦一笑无不体现。阿袁说:“世上最恨女人的,是女人自己。” 小说里的三个女性人物对彼此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厌恶和敌意,也正是这种敌意让她们一次次拔剑相向。光阴从指缝间匆匆流逝,生命力一天比一天衰减,而日日滋长的是嫉妒与不甘。女人与女人之间,总是免不了落入相互比较的悲剧,在比较里获取安慰抑或是更大的悲痛。如阿袁所言,女人到了如花年龄之后,就活在时间的悲剧里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能红多久?能绿多久?红红绿绿之后又是什么颜色?无论是心思缜密的孟繁,风情万种的吕蓓卡还是知识渊博却姿色平庸的齐鲁,终归都没能走出去,剑在谁的手里呢?又是谁刺伤了谁,谁成为了真正的赢家?却不如说这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悲情者吧。她们都看透了彼此,却都没有认清自己的处境。繁华与热闹过后,也还是个万籁俱静。

 

  来源:《南昌大学报

  链接: http://news1.ncu.edu.cn/paper/index.asp?id=329&nodeid=1351&newsid=4970&ly=content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