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江西省“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侧记

03.06.2015  06:31

  江西日报记者 杨 静

  “什么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电脑或者手机设备中了木马病毒或被黑客入侵怎么办?”6月1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体育馆成了青年学子与网络安全专家对话的舞台,由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等部门精心制作的20余块宣传板前,聚集了500余名带着各种问题的学生。

  “太可怕了!只是给手机充个电,信息就被窃取了。”在一块“常见安全风险”的展板前,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陈辉发出感叹。工作人员向陈辉解释了其中的“猫腻”:不法分子在免费提供给公众的公共充电器接口上做手脚,从而达到获取个人信息的目的,这和钓鱼Wi-Fi的手法极其相似。工作人员同时支招:在公众场合,最好使用一些大型商家的热点,或者是主要运营商提供的热点,最好不要使用那些蹭网程序,这是最基本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陈辉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购物、转账、交友、求职,都是通过网络来实现,他经常接到一些QQ中奖、银行账号升级更新等信息,网络诈骗手段那么多,防不胜防,听说今天有这个活动,他和同学们都早早赶来了解一下。

  在“43类网络诈骗手段”展板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李成龙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因为在多家求职购物网站注册提交了邮箱和手机号码,李成龙便经常收到一些卖房、买车的电话和短信。“这件事情提醒我,时时都要有网络安全意识。” 李成龙认为,一旦有了保护和处理好个人信息的意识与能力,就相当于筑起了一道“防火墙”。现在,他在上网购物、获取信息时,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会在跳弹出的形形色色网站上注册,也尽量少用手机支付等功能。

  李成龙的话让省公安厅网安总队调研员吴国强很是赞许。他告诉记者,如何提高上网者尤其是未成年网民的安全意识,是目前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青少年群体大多喜欢用手机上网,喜欢贴自己的照片、公开地理位置,无意间就把重要的个人信息公布在互联网上,埋下了安全隐患。吴国强说:“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就像吃饭前洗手一样顺其自然。

  从感到神秘到充分了解,从抽象遥远到真实可感,短短一上午的网络安全宣传展,让“网络安全”走入了青年学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