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俄罗斯:嗜酒如命的“战斗民族”

17.11.2014  17:37

近年来,“战斗民族”一词在网络媒体上流行甚广,是广大中国网民对彪悍、豪放,甚至还带有点人类原始野性的俄罗斯人的调侃和“爱称”,形容这个伟大北方民族的性格果敢、坚毅,但又常常想象并干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和啼笑皆非之事。而最能体现这个“战斗民族”战斗力的,恐怕要非饮酒特别是酗酒莫属了。因此,“嗜酒如命”这个词亦便成了这个“战斗民族”特有符号。

找一块静谧之地,撬开酒瓶盖,寻思种种理由,或者根本无须任何正当理由,频频举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喝它个天昏地暗,不醉不休……

这,在俄罗斯一点儿也不算什么稀奇事儿。无论在严冬的雪地里,还是在盛夏的公园内,醉酒的“倒爷”随处可见。相关调查显示,2011年,俄罗斯人仅啤酒就喝掉100亿升,若按常见的330毫升听装啤酒计算,平均每个俄罗斯人喝掉超过211听。当然,这还没有算上令“战斗民族”引以为傲的“国酒”伏特加酒。对此,有人曾这样贴切地形容道:“如果伏特加像面包一样是固体的,那么俄罗斯人就会吃了它。”俄罗斯人很清楚,这种说法虽是戏谑,但亦是事实。

战斗民族”缘何如此“嗜酒如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众所周知,俄罗斯幅员辽阔、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地带,冬季寒冷又漫长。为了抵御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长期以来把自己灌醉可能是俄罗斯人的主要冬季消遣方式之一,也只有豪饮暖身方能熬过漫漫寒冬。

此外,卫国战争的胜利,“伏特加”功不可没。据史料记载,为让身在炮火纷飞战场上的将士们驱寒暖身,提高战斗力,由当时负责物资供应的米高扬将军提议,经斯大林批准,每天给每名前线野战部队官兵派发100克烈度为40度的伏特加白酒。后来又扩大范围,除正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外,军队全体官兵每天每人100克白酒。仅1942年12月一个 月,苏联官兵就喝掉569万升伏特加白酒。至今,不少俄罗斯人还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战胜纳粹德国,靠的是两样东西:伏特加和“喀秋莎”(火箭炮)。鉴于伏特加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特殊贡献,俄罗斯人对它更是情有独钟、喜爱有加。

然而,酒对俄罗斯人来说,是福音,也是祸殃。没有哪个国家像俄罗斯这样,因对酒精的依赖而受到伤害。英国牛津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于1999年至2010年间对俄罗斯3座城市中15.1万名成年人的饮酒习惯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在这10年中,被跟踪的人中有8000人死亡。“嗜酒如命”成为威胁俄罗斯人生命的直接因素,加之因酗酒导致的大量意外事故、谋杀和自杀,俄罗斯男性死于暴力和意外事故的概率比许多欧洲国家的男性高出10倍,这也使其成为世界上男性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之一。

于是在今天的俄罗斯,少饮或不饮酒正在成为时尚,旧的饮酒文化也在悄然转变。大城市里的“新俄罗斯人”认为,传统的烂醉如泥等同于将酒精直接注射在血管里,而失去了对酒原本价值的体味。因此,更多的高级伏特加白酒与新的健康饮食理念也一同走入俄罗斯人正常的日常生活。

伴随着“战斗民族”的过去,浓烈而陈旧的酒精正逐渐沉淀进历史的迷雾中,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在不断为俄罗斯的酒文化增添着新的诠释。然而,俄罗斯人不能拒绝伏特加,这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之本,也是他们惟以寄托灵魂的精神之源。过去,当俄罗斯人打开一瓶伏特加,也许是为了借酒消愁,或是旨在对酒当歌。而今日,则完完全全是为了欢快地品味生活、尽情地享受生活。(张免)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