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对“失6千后获捐11万”的几许思考

14.01.2014  13:09

  据新华社电8日,在福州做保洁的熊发明擦窗户时,随身携带的6000元现金不慎飘落到街道上,现场只找回300元。媒体报道后,不少当时捡钱的人主动将钱送了回来,还有各地的捐款。截至10日下午5时,熊大姐的账户已有440余笔款项存入,达11万余元。(1月13日《京华时报》)

  今冬是一个暖冬。对熊发明大姐来说更是如此——她不慎落掉6000元钱,经过媒体报道之后,她收到了社会上的捐款达11万元,远远超过了她落掉的6000元钱。好心人的善举,不仅温暖了熊大姐,还温暖很多人。原来,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好心人。这份正能量,让社会多了一份和谐,亦让人们的心灵在雾霾里见到缕缕阳光。

  熊大姐获得远多于她损失的捐款,这是社会爱心的泛滥吗?我看不然。但它恰恰侧证了人们对集体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怀疑。正因为一些公立慈善组织自身的管理不善,以及信息的不公开透明,挫伤了一些爱心人士借慈善组织表达爱心的热情。他们心中有爱心,有那份帮助他人的热情,只好转而选择一对一方帮助,直接给困难者以一定的援助。这也就形成了媒体一报道某人的不幸遭遇,他(她)往往能收到比他(她)所损失更多的钱。这背后,有媒体的公信力在发挥作用,发倍加珍惜。同时,也提醒了一些慈善组织,要构建并呵护慈善的公信力,唯此才能获得认同。

  再有,如何对待那笔钱多出来的,也是一个问题。熊大姐收到巨款捐助后,希望“大家不要再给我捐钱了,我们不愿意拿那些原来不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一个应该有的姿态。而多出来的10.4万元,她又将作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出于对爱心的呵护,熊大姐损失之外的捐款最好能以爱心的方式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是对曾帮助过她的人的最好回馈,也为以后他人不必担心自己的爱心是多余的,而慷慨解囊帮助他人。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那些飘落的钱到底去哪了呢?爱心人士捐助的善举,并不能冲抵拾金而昧者道德的卑劣。正所谓,“人上一百,五颜六色。”生活中,有热心帮助他人的爱心人士,也有拾金而昧的人。对此,我们除了以宽容去感化那些拾金而昧的人,也只能以“森林中总会有几颗歪脖树”来容慰自己那颗时常纠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