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劳动者:总在工作的总工程师

01.05.2015  18:00

在板房会议室内,李志军和同事一同研究施工图纸。

人民网南昌5月1日电(时雨)“爸爸,我这次语文考了100分,数学考了98分!”“真的啊,女儿太棒了,继续加油!”屏幕内外,李志军和女儿通过视频欢乐地聊着天,听到女儿取得好成绩,李志军笑得合不拢嘴。今年39岁的李志军是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红谷隧道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由于长期的户外作业,面容黝黑的他一笑起来,两排洁白牙齿与他的肤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祖籍四川的李志军2000年毕业后就进入中国中铁,这就注定了他成为一名“漂泊”的劳动者。“我参与建设过地铁、高速、市政等工程,全国各地跑。”李志军说,自从参加工作以来,除了港澳台、西藏和海南没去过外,其余的省份都留下他的足迹。“这期间有4年时间我回到总部机关上班,即便如此,一年365天,也有200多天是在外面出差,搞技术的就是这样,没办法。”李志军说。

2014年红谷隧道开工,李志军和南昌“结缘”。红谷隧道是目前国内江河中游首座、异地干坞、规模最大的双向六车道沉管隧道工程。作为这项工程的总工程师,李志军肩负千斤重担。

位于红谷隧道东岸的围堰工程是世界目前江河中最大的充沙管袋围堰,要完成这样一个巨无霸工程对施工单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当整个项目团队还在为承建如此宏大工程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作为总工程师的李志军却瞄准了这个超级工程背后所隐藏着的更大风险。

他仔细查看图纸实地勘察,反复研究设计方案后发现围堰离岸边近,采用堰底、堰壁、堰口与基坑吻合式施工的基坑深34米,会形成“头顶一江水,身在沙层中”不利局面,这给施工造成的风险是致命的。为此,他建议将基坑降低20米。为了提供科学依据,他牵头组织专家论证18次,先后做了32个施工方案,参与人员达180人次,光文字资料就达2万多页,有一次为了召开专家会的资料他连续两天两夜未合眼,直到会后才痛痛快快睡了一天。

科学的施工方案最终被通过,但是这个过程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在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李志军表现了一名优秀总工契而不舍的韧劲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他始终认为在不能违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安全可行性方案是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保证,做为总工必须要有制定正确施工方案的决策能力。”红谷隧道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王立军说,李志军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不仅在单位受到好评,一同合作的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也对他表示赞赏,“太敬业了,我们时常戏称他是‘总在工作的总工程师’!”王立军说。

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让李志军获得诸多荣誉,仅仅去年,他就获得集团劳模、十佳岗位能手标兵、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此外,他还曾获得国家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国家级工法的骄人成绩。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谈及父母和妻女,这位“拼命三郎”心怀愧疚。十多年的“漂泊”工作,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才有假期。“我家是四川的,妻女在河北燕郊的岳父家,因此春节假期前一半在四川,后一半又赶到河北去,初六后又得从河北赶到工地。”李志军说,他的女儿今年7岁,但是从出生到现在从未跟自己躺在一张床上,“对于父亲,女儿很生疏。”李志军说。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爸爸,去年暑假,远在河北燕郊的妻子带着女儿到南昌与他团聚,娘俩在工地呆了42天,但李志军和她们只在一起吃了4顿团圆饭。当时妻子非常生气责怪说:“让我来探亲,饭都不能一起吃上一顿,下回不来了。”说着说着委屈的眼泪便潸然而下,面对妻子他既心疼又愧疚。7月31日是女儿6岁的生日,之前李志军承诺带她去红角州坐摩天轮。可是31日那天,一个重大的方案要拍板,他在设计院与专家讨论到凌晨一点,回到工地宿舍孩子已经睡着了,他悄悄地来到床头凝望女儿,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啜泣声惊醒了妻子,妻子起身说:“孩子念叨了一天爸爸,要她的生日礼物,等你一起吃生日蛋糕,可你……”暑期很快就要结束,在娘俩返家的前一天,李志军请了半天假带孩子登上了摩天轮,总算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在摩天轮上,女儿指着远处的工地说:爸爸快看,那就是你的工地!眺望着赣江上最大的穿江工程,他希望渐渐长大的女儿能慢慢理解爸爸的工作,毕竟这是他毕生钟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