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网】总书记接见的“南丁格尔”:家风延续成就文明家庭

22.12.2016  11:40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南昌大学四附院邹德凤作为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作为江西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登上主席台接受颁奖。

邹德凤(前排左五)在表彰大会上与文明家庭代表合影。南昌大学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们亲切握手,不时互动交流,走到邹德凤面前时说到,“我记得你,你是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这一次,邹德凤以“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身份再次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总书记接见大家时,我作为江西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站在第一排的位置,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我的心情十分激动。”邹德凤兴奋地说,“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此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江西省共有8户家庭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邹德凤家庭就是其中之一。

  邹德凤曾经获得过许多的称号:“累不死的小丫头”、“铁路爱心天使”、“超级义工”等。这些称号都是源自她对工作、对生活那股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傻劲”。

家风延续成就文明家庭

  追根溯源,邹德凤表示,自己爱帮助人是深受奶奶的影响,从小就和奶奶一起长大的邹德凤,从五六岁开始就跟随奶奶在社区上门帮助低保户、五保户和困难家庭,帮助他们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我奶奶提倡的家风就是尊老爱亲、无私奉献、勤俭持家”,从小奶奶就教导她看到困难的人就要主动去帮助。这种家风一直伴随着邹德凤成长,也在邹德凤的家里得到传承。

  “因为丈夫是外科医生工作忙,自己下班后要去老人家里,女儿从小就会自己上下学、做饭。” 邹德凤的女儿陈冲从小就特别独立,从高中开始就跟着母亲进社区,当志愿者、看护残疾、孤寡老人。女儿大二就入了党,寒暑假的时候就和母亲一起进社区做志愿服务。邹德凤每年义务献血两次,每次200-400CC,她的女儿也年年义务献血。现在女儿已经在上海成家工作,但每年都会拿一笔钱给母亲,用于帮助社区留守儿童、太阳村儿童,一对一资助贫困儿童。此外,陈冲还获得了“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邹德凤(前排右一)与家人合影。南昌大学 供图

  2007年7月,邹德凤又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身后捐献遗体。随后,她的女儿,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在江西红十字医用组织库《遗体捐赠表》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她们的带动下,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他们身边先后有70多人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这在江西省遗体志愿捐献发展史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

   不称职”妻子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很多人都知道,邹德凤工作几十年对家庭收入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她的工资,都买成了食品、药品和慰问品,送给了病人和老人,捐给了灾区和生活困难的人。接受过邹德凤帮助的人,没有一个不对她竖起大拇指。但是,对于邹德凤的家人来说,最初的不理解和抱怨成了邹德凤心中隐隐的痛楚。

  邹德凤的丈夫说:“这几十年,家里就靠我一个人的工资维持,有时候钱实在周转不过来,就希望她能拿一些钱回来帮我一把,但她没有钱,她的钱全用在别人身上了。”不仅是钱全用在别人身上,邹德凤的时间也全部用在了别人身上。但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家人对自己逐渐有了理解和支持。

  邹德凤在列车上手把手传授列车员血压计使用技巧。受访者供图

  丈夫陈洪萍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在上海,年轻的时候就想要到上海工作生活。特别是女儿在上海安家后,陈洪萍不止一次与邹德凤商量过迁居一事,去年就把房子挂在了中介,准备等今年退休后,卖房举家前往上海与女儿团聚。2016年7月,陈洪萍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却撤掉了卖房信息,“我了解她,她离不开这些老人。

  值得欣慰的是,爱心就像是阳光,总会照耀和温暖每一个靠近她的人,邹德凤用她的耐心和坚持,感染了身边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义工行动中,也渐渐地打动了丈夫和女儿。他们从最初反对、抱怨,到最终理解、支持,直到追随。

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关系“”一般和谐

  在长期的护理工作实践中,邹德凤深刻认识到,要让社区里更多的居民群众得到关爱,必须要有一支社区医护志愿服务队伍。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江西队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组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志愿者团队逐渐壮大,使得社区邻里更多的人开始相互帮助,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和谐融洽。

邹德凤指导社区老人安全用药。受访者供图

  在成为志愿者后的十多年里,她的闲暇时间几乎都献给了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每到周末,她要带队进社区,挨家挨户上门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一来二往,社区邻里之间变得熟悉与信赖。

  “2005年6月,我外婆晨练时摔伤,造成脑血管梗塞,左侧上下肢瘫痪,家人轮流照顾,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护理方法。后来,邹主任主动提出周末上门进行护理和指导。”南昌铁路社区受助人家属刘晓爱说,“在我外婆瘫痪的4年期间,先后换了20多位护工,始终不变的就是邹主任和她们志愿者团队。对于我们一家人而言,邹主任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社区志愿活动中的邹德凤。受访者供图

  2010年10月,七十多岁的铁路退休职工郭师傅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讲述了邹德凤如何关爱他的母亲涂细银,陪她走完生命中最后半年的感人故事。当时,百岁老人涂细银身患绝症,她的儿子和媳妇也都70多岁了,无力照料她。邹德凤得知情况后,每天中午和晚上一下班,就赶到老人家,老人大便排不出,她就戴上手套为她抠肛排便;老人得了褥疮,她就每天两次帮她擦洗、按摩;老人不肯吃饭,她就亲自喂饭,老人到最后实在吃不下饭,她就用鼻饲法喂饭,尽可能延长她的生命。此后,郭师傅家与邹德凤家便结下了深厚的情意。百岁老人故去后,她的儿子在感谢信中写道:“邹老师做的这一切,我们这些做子孙的都做不到!

  家住南昌铁路三村75岁的蒋茹娜老人是邹德凤长期义务护理的对象之一。每到周末,蒋茹娜老人总是会不时地走到阳台边,探出头往巷口瞭望,她在等邹德凤。“20多年都习惯了,如果哪一次她没有来,我就会觉得不踏实,心里总会挂念。”邹德凤也是一样,每个周末,无论多忙、多晚,她一定要去蒋茹娜老人家一趟,“尽管已经安排了志愿者上门,但还是要上门看看,老人会盼着的。”每一次离开,老人都要坚持站在阳台目送邹德凤到巷口,而邹德凤不时地回首挥手示意老人进去,这段100多米长的巷路,邹德凤总会用比平日更快的脚步走过,她说:“阳台上风大,老人站久了怕感冒。” 

邹德凤(左二)带领志愿者进社区为老人庆祝生日。受访者供图

  十多年来,邹德凤累计做义工2.4万小时。“在她这位‘超级义工’的带动下,社区互帮互助与献爱心成为了一种风气,大家彼此间不再冷漠,社区里人与人之间也更加亲密。”社区志愿者小刘笑着说道。

  稿件链接:http://news.youth.cn/wztt/201612/t20161221_8971005.htm

  • 责任编辑: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