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民族的烛光 探精神的富矿——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走进我校

28.11.2014  12:33

 

 

      5月20日,赣鄱大地上有这样一位民族骄子,他熬干了最后一滴心血,燃尽了最后一点烛光,用毕生的追求,完成献身地质事业无尚荣光的生命绝唱。他就是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共产党员、高级工程师杨衍忠。11月27日,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江西财经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500多位听众在一段段真诚的讲述中感受一位基层地质科技工作者朴实无华却震撼心灵的人生。江西省地矿局党委宣传部部长余金方、副部长张建华,我校党委副书记王金华、党委宣传部部长王金海出席了此次报告会。

 

 

 

      简陋的房间,成堆的书稿,泛黄纸张上铺着密密麻麻的字,这是杨衍忠老人先进事迹专题片《穿越岩层的烛光》中呈现的一幕。每一笔每一画都精细严整,仿佛是杨衍忠同志一生地质工作的缩写。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拖着病躯进行文稿创作,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师生。

 

 

 

      报告团成员由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党委书记陈武、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副总工程师邓茂春、杨衍忠的小儿子杨卫民、杨衍忠日记整理组吴珍等同志组成,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杨衍忠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师生们还原了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杨衍忠。偌大的会场内寂静肃穆、鸦雀无声,师生们静静聆听,默默思索,悉心感悟。泪水与掌声交织,启迪与感动交融。杨衍忠,这位可敬的老人,就像一盏航灯,承载着高洁的灵魂,纯粹的内心,无私的情怀,在全校师生心中闪耀……

      杨衍忠同志退休前一直坚持在野外从事物化探找矿工作,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部省级重大找矿项目,荣获原地矿部找矿成果三等奖、局找矿成果一等奖。退休后,他继续发挥余热,尽管病魔缠身,但依旧执着坚守。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不到8平方米的房子里,以每年编写30万字的速度与时间“赛跑”。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组织写信,将自己呕心沥血编撰的600多万字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找矿文稿》无偿捐献给国家,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在他38年的青春岁月,翻山越岭的艰辛与苦难,跋山涉水的风雨与辛劳,杨老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和奉献诠释着 “烛光精神”的含义。

 

 

 

      听了报告会,学生们很受触动。来自2013级金融学院的徐航同学激动地说:“以前觉得生活中很少有这么无私这么爱岗敬业的人。今天听了杨老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才感觉到其实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作为大学生,应尽可能地向杨老学习,爱事业、爱探索、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听了杨老的报告会,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退休以后整整20年他还在地质找矿的路上探索前进。这份执着是感动的。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爬山涉水,风餐露宿,这期间的艰辛,只有杨老自己才能明白。反观我们自身,不愁吃不愁穿,每天过着各种逍遥的日子。大家都应该好好学习杨老的精神,做向上向善的好青年。”来自人文学院2014级俞正静同学说。(文/大学生传媒联盟 迟海燕    图/孙坚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