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林徽因:怒骂北京市副市长的女建筑家

26.12.2014  21:13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她只是那个活跃时代里三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女主角,或者是那个时代才华出众、气质优雅的才女名媛;更或者,只是冰心笔下的那个“客厅太太”。可是,你知道吗?“建筑师”是她最初的梦想,她点燃了梁思成的建筑梦想;为保护北京古建筑,她不顾喉音失嗓,金刚怒吼,谴责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她是那个耐住考察途中生活艰苦和测绘工作辛劳的建筑师,也是那个经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数年疾病缠身却凭着顽强毅力从来不曾离开学术的建筑家。她曾做过三件大事:参与国徽设计;改造北京传统工艺品景泰蓝;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她为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她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还有她的侄女,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继承了姑姑的天分,建筑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成为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唯一亚裔获得者,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她颁奖。

  今天,就请跟随小编,追随她的生命足迹,走近那个不一样的林徽因。

  林徽因是福建人,1904年6月10曰生于杭州。

  梁再冰在《我的妈妈林徽因》一文中写到:林徽因在英国时,女友中有“一位学建筑的学生。妈妈从这位女友那里首次得知建筑在西方不仅仅是‘盖房子’,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艺术”。林徽因自己192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向她的美国同学说到:“我跟随我的父亲周游了欧洲。在旅行中,我第一次萌发了学习建筑学的梦想。西方古典(建筑)的辉煌壮丽激励着我。”据梁再冰回忆,父亲梁思成报考建筑系也是受到了母亲林徽因的影响。林徽因曾要求梁思成学建筑。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School of Fine Art)。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但这并没有阻挡林徽因“最初的梦想”,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却主要仍选修全部建筑系的课程,实现自己的志愿。

  林徽因和梁思成于1927年夏从宾大毕业,林徽因获学士学位,梁思成获硕士学位。1928年3月,两人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家结婚。

  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

  1928年9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应东北大学之聘,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梁、林在东北期间设计有吉林大学校舍。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1930年晚些时候,林徽因被诊断出患有肺病,离开沈阳到北京治疗。

  1936年,为了实地测量古建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宁静肃穆的天坛祈年殿屋顶。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1931年,梁思成受邀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的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也参加营造学社的工作。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

  在1932-37年间,林徽因参与了梁思成和其助手莫宗江等1932年的京郊、1933年的山西大同、河北正定、1934年的山西晋汾、浙江杭州和金华、1936年的河南洛阳和开封、山东中部、1937年的陕西西安和关中、山西五台山等地数十处古建筑的考察和测绘。在考察中,林徽因表现出她的睿智、敏感和激情,而耐得旅途生活的艰苦和测绘工作的辛劳与她的出众才华和优雅的气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确定佛光寺建造年代

  五台山佛光寺梁下的题记和经幢上“佛殿女弟子宁公遇”的文句是林徽因发现的,从而确定了佛光寺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小故事

  在梁思成、林徽因心中还有一个遗憾:在茫茫的中国大地傻姑娘,真的没有“唐构”建筑吗?1937年,他们从敦煌壁画中看到五台山佛境中有佛光寺,兴奋异常,他们夫妇二人第三次前往赴山西考察,到五台山打听,得知佛光寺还在,在一个偏僻的小村。交通不便,于是骑骡前往,来到佛光寺。

  他们从大殿的外观和斗拱的形制判断可能是唐构。他们钻进“住着成千上万只蝙蝠”和“千百万臭虫”,沉积了“厚厚的尘土”和“蝙蝠尸体”的顶棚,“一连测量、绘图和用闪光灯拍照了数小时。”他们发现大殿木构用人字形叉手支撑脊檩,这是该殿早于宋、辽的证据。

  第三天,林徽因看到“在一根梁底上有非常模糊的毛笔字迹象”,于是搭起脚手架,她爬了上去,拂去灰尘,沾上清水,显出字迹。其中有文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原来这个佛殿是一个叫宁公遇的妇女捐建的。

  林徽因记起在外面平台上的石经幢,上面好像见过类似的名字。她立刻来到石经幢前,经幢上也刻有“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的文字。这个石经幢上带有纪年“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的建造年代得到确认。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2012年被拆除。梁、林故居被拆迁引发社会对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的争论。

  被拆迁的“太太客厅

  林徽因社会交往很多,喜欢在家里开家庭文化沙龙。造访北总布胡同3号“太太客厅”(由冰心小说《太太的客厅》得名,据说这篇小说是在讥讽林徽因。)的“星期六朋友”包括金岳霖、胡适、沈从文、萧乾、朱光潜等名家。

  林徽因在参与营造学社考察的同时,也与梁思成共同撰写有关中国古建筑研究的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平郊建筑杂录(续)》等。

  1940年冬,林徽因一家与营造学社随中央研究院迁往四川南溪县的李庄,旅途的艰辛劳累和四川阴冷潮湿的气候,使林徽因的健康急剧恶化,加之经济的窘迫和物品的匮乏,使她陷入贫病交困的境地。

  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不忘学术

  1937年日本侵华,“七七”事变爆发,她被迫中断野外调查工作。不久,北平沦陷,全家辗转逃难到昆明。次年,她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女生宿舍。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使她肺病复发。在病榻上,她通读了廿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为写《中国建筑史》搜集资料,经常工作到深夜。几年中,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与解放军共同保护北京古文物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于1946年8月回到北平。1946年夏,清华大学成立建筑系,聘梁思成为系主任,林徽因为教授。1948年冬林徽因动了摘除受感染的肾脏的手术。 不久,她为清华大学设计教师住宅,并接受校外的设计任务。

  1946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了。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1949年初,突然两位解放军同志来到她家,摊开北平军用地图,要求他们用红笔圈出一切重要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万一大军被迫攻城时尽可能予以保护,这使他们十分感动,消除了对共产党的疑虑。他们立即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参与国徽设计

  林徽因与同事莫宗江等在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一个国徽图案和《拟制国徽图案说明》。这个方案首次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设计入国徽图案,“且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也应用在后来的国徽中,用玉璧的造型已具备了后来国徽是浮雕而不是一幅图画的特征。而国徽图案要体现 “中国数千年艺术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与“新母题配合”“发展出新的图案”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始终坚持和追求的。

  国徽设计是林徽因事业的顶峰。她这时也从过去没有独立社会身份的“梁思成太太”成为清华大学正式聘请的教授,还是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后来还当选为北京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文代会代表。

  为古建筑 横眉怒指北京副市长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样,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十分关心,呼吁保护北京城和古建筑。“现在这样没秩序地盖楼房,捂都捂不住!将来麻烦就大了!要赶紧规划”。在1953年8月的一次座谈会上,“她指着吴晗同志(北京市副市长)的鼻子,大声谴责,激动地说:“你们把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林徽因还被聘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纪念碑的纹饰浮雕设计。 

  挽救濒于停产的北京传统工艺品景泰蓝

  景泰蓝在北京已经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但由于传统式样陈旧,装饰纹样繁琐,销路不广,在20世纪50年代初几乎面临停产。对民族传统工艺酷爱的林徽因,凭着她对艺术的高超造诣,决定要使景泰蓝推陈出新,走向新生。她带着助手, 亲自到生产车间调查, 了解产品的材料、工艺流程, 回来自己画草图, 指导助手设计出既有新意, 又具传统风格的新一代景泰蓝, 这些精湛的工艺品成了国家赠送给国际贵宾的贵重礼品。此时林徽因肺病已至晚期,结核菌已经扩散到肾与肠, 每天只能进食二两粮食。

  佳人已逝

  1954年底,林徽因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住进了医院,1955年4月1日,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林徽因走完了她只有51年的人生。梁思成对妻子的死十分悲痛。他清楚地知道妻子是在抗日战争逃难中得的病,后来他们决定拒绝去美国的邀请,坚持留在李庄乡下,贫病交加,由于长期得不到医疗和营养的补充,使得林徽因永远失去了健康。梁思成后来说:“我当然知道这个决定所付出的代价,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来支持我。不!她并不只是支持我,我认为这也是她的选择。后来有朋友责备我,说我的选择导致了徽因的早逝,我无言以答。但我们都没有后悔,只是想起徽因所受的折磨,心痛得难受。

  梁思成亲自为自己的妻子设计了墓碑,上书“建筑师林徽因”,墓碑上的石刻花圈采用了林徽因自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浮雕图案。

  2004年林徽因诞辰100周年,杭州西湖湖畔建立的纪念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芳教授设计。

  人间四月天

  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她的两个几十年的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写了一付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上图:林璎与姑母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中图:林璎设计的美越战纪念碑。下图: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林璎颁奖。

  侄女林璎也是建筑师

  林璎,1959年10月5日生于美国,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是林徽因的侄女。21岁就设计出美越战纪念碑,成为华盛顿最吸引人建筑。

  林璎曾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2010年2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亲自为她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而林璎是此次获奖者中唯一的亚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