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的温馨 瑞昌三姐妹出嫁不离家照顾瘫痪哥哥

04.06.2015  09:52

    因为家中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哥哥,而父母也已经年迈,三姐妹出嫁后,不忍心走出这个家门,仍然和父母、哥哥生活在一起。如今,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已经有16口人,同住一栋楼,同吃一锅饭,分担风雨,共享亲情。这个特殊的温馨家庭,就位于瑞昌市赛湖农场十五连小区。近日,记者对这个特殊家庭进行了采访。

    哥哥严重受伤,三姐妹出嫁不离家

    一栋普通的四层小楼,一楼是厨房和父母的卧室,二楼以上是三姐妹和她们的丈夫以及孩子们的卧室,每对夫妻或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个小小的房间。躺在床上的余锦育,虽然腰部以下严重萎缩,但是面色红润。“28年了,要不是亲人们对我细心照料,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48岁的余锦育未语泪先流。

    1987年,余锦育在一次施工中,被电线杆砸中腰部,严重受伤。经过治疗,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落下了高位截瘫的残疾。

    为了更好地照料余锦育,2002年,余锦育的三个姐妹一起凑钱在赛湖农场建起了现在这栋四层楼房,和大哥二哥相邻而居。然后,她们把父母和余锦育接过来一起住,就这样,她们出嫁之后不离家,又重新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些年来,他们生儿育女,大家庭的人数已经增加到了16人,但是他们还是没有想到分家。

    人口多了,孩子大了,吃住是个大问题。平时小孩在外读书、务工还好,逢年过节,大家都回来了,家里就显得有点拥挤了。吃饭时,座位不够,大家就站着吃,排队夹菜;睡觉时,床铺不够,就打地铺或者两三个人在一张床上挤着睡。

    生活清苦,依然亲情融融

    以前,余锦育的大哥二哥也和三个妹妹一样,出钱出力照顾他。现在,大哥夫妻俩已经退休,加上前几年由于家庭变故,生活很是拮据;二哥的妻子患了精神病,自己又得了风湿病,家境更加困难。余锦育的大妹妹余大妹和丈夫在上海的工地上务工,做的是苦力活,收入不高;二妹余二妹这几年在家照顾哥哥和父母,收入全靠丈夫一个人在广东务工所得;三妹余三妹和丈夫在厦门务工,赚钱也不多。余锦育虽然每个月有低保金,但他每个月仅医药费就需要800元到1000元,不够的部分,就只能由妹妹们来支付。在这个大家庭里,唯一值钱一点的电器,是一台安装在余锦育房间里的空调。

    这么多年来,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大家都是抢着往自己肩上加担子,从没有人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余二妹告诉记者:“谁在家里,谁就来照顾家庭,谁就出钱照顾好大家的吃喝拉撒,如果计较的话,这么多年来,大家也就生活不到一起了。”(魏东升 记者 练 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