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面对3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 德安干群15小时齐心斗洪魔筑大爱

02.08.2014  09:34
      暴雨这般狂泻,洪水猛兽般在博阳河肆虐,在7月24日之前,德安没人经历过;同样,德安人民展开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抗洪抢险壮举,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战洪魔的壮丽凯歌。

  300、15、3,看似三个普普通通的数据,却记录着本次迎战特大洪灾的始末。德安遭遇300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15个小时的迎战中,德安雨情、水情连创3个“历史之最”。

  那么,德安人民在这15个小时里经历了什么?德安人民做了些什么,又演绎了怎样的故事?7月29日,在洪峰安全过境后,记者再次来到德安重灾区第一线。

德安县人武部组织爱心渡船帮助被困群众出行。

受灾群众已经领到大米、纯净水等生活必需品。

   洪水冲来的一幕幕感动

  7月24日凌晨3时,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此时,一场瓢泼大雨浇向德安县丰林、聂桥、高塘等乡镇,迅速聚集的雨水沿着博阳河飞奔而下,冲向德安县城。一时间,博阳河洪流滚滚,仿佛要吞噬沿途的一切。

  “始料未及,出人意料。”对于今年第十号台风“麦德姆”,有关部门最初预计德安不属于重点区域,但德安县委书记叶心林还是有所准备。在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短信之后,叶心林当即要求全县各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全县所有机关干部按照划乡包村的原则,在当日上午9时之前全部到达抢险一线,要求全体党员和各级干部冲锋陷阵在第一线。

      由于降雨强度大、降雨范围集中,到24日早上8时,德安不少道路已经被水淹。路被水淹,干部就涉水而行,甚至游泳前往;路遇山体滑坡,大家就用柴刀另辟一条小道。当县乡干部危难时刻出现在一个个重灾区时,惊魂未定的村民一下子看到了“主心骨”,并在干部的带领下及时撤离。

  让德安百姓感动的还有,危难时刻,九江市消防支队火速调集消防武警官兵300余人驰援德安抗洪抢险;九江市军分区调集周边七个县区武装部派出冲锋舟25艘赶往德安搜救群众……

  洪水冲不断的铮铮铁骨

  “仅15个小时,全县累计降雨量局部最大值达到541.4mm(该县年降雨量为1340mm)、最大1小时降雨量局部达125mm、最大3小时降雨量局部达到288mm,这在江西历史上,从未有过,已经达到了300年一遇,远远超过了德安县境内所有水利工程的设防标准。”德安县水利局负责人陈则兵,连用了三个“”来概括德安县此次强降雨。而在这场3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中,德安县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在大灾面前,党员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危难时刻总是冲锋在第一线。”这是记者在德安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洪水就是灾情,灾情就是命令。在博阳河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时,德安县所有县级领导和部委办局一把手全部到达抢险一线,亲自带队指挥抢险救灾。

  7月24日中午,德安县大西门转盘处最北头的纸袋、沙袋被冲开了一个口子,洪水从缺口往县城奔腾而去。就在这万分紧急时刻,德安县规划局局长满双华带头跳入水中,用身体堵缺口,为抢险赢得了时间。

  满双华事后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带头上了,群众才会跟着上。

  洪水冲不散的人间真情

  因为一场大雨,让很多素不相识的德安人手拉手,互相搀扶,互相救助。在德安县高塘乡罗桥村金万家自然村,记者就遇到了一位村民眼中的“鸭倌英雄”万联友,近距离感受到了从他身上迸射出洪水无法击倒的力量。

  作为德安县的另一个重灾区,高塘乡罗桥村在7月24日也是汪洋一片,水淹最深处达2米多,全村村民正在乡村干部和党员的引导下,搭乘冲锋舟有序撤离。此时,该村47岁的村民孙雪姣回家准备拿几件换洗的衣服,正好看到自家尚未开封启用的双门电冰箱被洪水卷走。“这个冰箱是我儿媳妇的嫁妆,还没有来得及使用,价值5000多元钱。”孙雪姣称,因为不会游泳,她就拉着冰箱的包装绳不放。让她没想到的是,随着水势越来越大,冰箱的包装绳突然断了,她被冲入水中,呛了好几口水。挣扎着的孙雪姣立即大呼救命。村民万联友见状立即跳入水中,与随后跟来的76岁老人万本球、61岁的万本林一道,成功地把孙雪姣救了起来。“我因为个性较强,平时和万联友的关系不好,但没想到,这次他主动来救我的命,我真的好感动、好感动。”孙雪姣激动地说。

  7月24日上午11时,宝塔乡梅桥村红苹果幼儿园20名师生被洪水围困,十分危险。接到报警后,宝塔派出所民警和德安县执法大队人员一起驾驶冲锋舟赶往现场。因为浪高水急,冲锋舟多次被洪水打翻,但他们仍然奋不顾身紧紧抓住冲锋舟前端缆绳,经过一次次生命的搏击,最终将被困师生全部安全救出。

  洪水冲不垮的老兵意志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今年把养殖业搞好,明年盖新房子。但没想到,这场大灾,把我的全部财物都冲走了,但我人还在,我还有机会实现明年的梦想。”7月29日,站在被洪水冲毁的板房前,有着12年海军生涯的退伍老兵魏安平坚定地表示,洪水把他的房子冲毁,把养殖的鹅、鸡等冲走,但冲不垮他的坚强意志。

  “刚开始,挺想不通的,自己家里不管不顾,却只知道一心忙村里的事。”魏安平的爱人称,魏安平是村小组组长,发大水前的那段时间,每天都泡在村里抓新农村建设,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家。这次洪灾,为了帮助村民脱险,魏安平全然没时间顾及自家,最后两人辛苦打拼积累起来的价值30余万元的资产,就这样一下子打了水漂。魏安平说,他已经借钱买了一些鹅苗,打算东山再起,再放手大干一把,争取明年能建好新房。

  “石桥村情况我最熟悉,我是党员我先上。”7月25日8时,刚刚从城区连续抢修了32个小时的蒲亭供电所张卫民等4名老党员主动请战。石桥村有3个小组,洪灾后仍有一个小组村民的房屋被浸泡在洪水中。进村道路被水阻断,张卫民等人就向县抗洪保电指挥中心借用冲锋舟进村,从清理树障着手,隔离故障、夯实电杆基础、断线接续、修复被淹受损户表,一步接着一步,一干又是6个多小时。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让村民早日用上电、早日恢复生产。

  洪水冲不毁的爱心渡船

  “德白公路中断,让周边老百姓的出行和生活极为不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德安县人武部当即采取措施,在博阳河乌石门河段附近设立“爱心渡船”,日均运送群众3000余人。7月29日晚7时,记者从丰林镇采访回来,登上了“爱心渡船”。船上的群众知道记者来意后,动情地说:“没有党和政府,这次大灾大难,不知要淹死多少人,饿死多少人!

  是啊,劫后余生的德安人心里充满感激,化险为夷的德安人,几乎都有要感谢的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党和政府帮助他们抵抗住了这场特大洪灾,是各级干部成为他们抗灾的脊梁骨,是广大党员舍生忘死才使他们转危为安,是“德安力量”让全县人民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在此次洪灾中,德安县倒塌房屋417间、死亡大牲畜3486头、死亡蛋鸡52.8万羽、水毁公路171公里、水毁桥梁72座。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6.7万亩,成灾面积10.4万亩,绝收面积4.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7.29亿元。

  大灾无情人有情。记者了解到,德安县已经加大救助力度。到目前为止,县财政紧急下拨救灾款451.5万元,县民政部门发放大米2.7万斤、面条5400斤、矿泉水800箱、方便面800箱。县四套班子领导、县直及驻县各单位对口帮扶所有受灾的村组,将大米、食用油、饮用水、面条等生活必需品及时送到灾区,县直及驻县单位包村帮扶物资资金达到200万元。与此同时,德安县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发展养殖业,工业生产开足马力,实现夏季损失秋季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工业补、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确保把大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坐在“爱心渡船”上,记者看到,大灾过后的博阳河开始变得明净,西山的落日依旧是那么秀美,万家岭大捷广场继续敞开着那宽阔的胸怀。是啊!德安崭新的一页已经悄然翻开……

  文/图 陈湘春 江南都市报记者张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