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微笑天使”的笑容消失 呼吁江西成立江豚保护协会

04.08.2014  09:26

长江江豚素有“微笑天使”之称。然而,由于近年来长江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至2012年,已锐减到1040头,比大熊猫还稀少。有专家预测,如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江豚会在未来5~10年间从长江消失。

江西是江豚大省,鄱阳湖现有江豚450头左右,占据现存江豚的半壁江山。然而,7月初,我省首个国家级江豚救助中心9年未救助一头江豚的情况被媒体曝光,遭受舆论质疑。对此,省内有关部门回应:由于条件有变,南昌附近已无江豚出没,因此该救助中心闲置,但不是“废弃”,而是“备用”。

记者了解到,在质疑的同时,也有环保人士在思考:要让江豚这一“微笑天使”得到最恰当的救助和保护,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行动?

江豚戏水 余会功摄

江西江豚救护中心几近废弃

7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赣江南支附近的江西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科所)附近,寻找江豚救助中心。在距离水科所数百米远的菜地附近,记者终于看到了一块被杂草围住、写着“江西江豚救护中心”的牌子。只见救护中心两层的办公楼遍布尘埃,窗檐挂着蛛网,铁栅栏、门锁早已锈迹斑斑。透过玻璃窗往内看,饲料、投饵机等杂物堆砌,天花板墙皮也出现了脱落。而记者也未在救护中心周围,看到一名工作人员。

记者随后来到水科所采访。当记者咨询救护中心为何遭废弃时,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南昌的救助中心只是江豚救护项目的一个点,以前在八一大桥附近曾发现过江豚,但现在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南昌已经看不到江豚,没有江豚,何来救护?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鄱阳湖是江豚出现较频繁的地方,而这里离鄱阳湖较远。由于江豚不适合长距离运输,运来此处救助可能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所以目前救护站已转移到江豚出没较多的湖口、星子湖等地。

江豚大省尚无江豚专家

7月30日,记者来到省农业厅宣传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江豚保护方面,江西渔政做了诸多工作,如在南昌进贤军山湖设立保护区,正在筹备科研站等。同时,江西渔政也联合中国科学院等力量,近年来一直在加大江豚的保护和救助力度。

记者了解到,一旦江西境内发现受伤或死亡的江豚,不论多远,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发现地,进行救助或相关研究。然而,由于发现受伤江豚再通知外省专家程序繁琐,专家赶到时,江豚因错过最佳救助时间而死亡的情况不时发生。对此,有人感到疑惑:难道江西省内没有相关专家和技术吗?

记者之前在江西省农业厅采访时,该厅宣传处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江西没有专门研究江豚的专家。对此,有关专家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归根究底还是缺钱。“江豚研究的科研设备价值昂贵,单套供解剖用的电子显微镜就需要100多万元,而中科院水生所是有专项资金拨款的。

成立江豚保护协会救助江豚

余会功是我省著名的鄱阳湖生态摄影家。今年1月,他在余干县康山大堤拍下了江豚捕鱼、与水鸟夺食珍贵照片和影像。然而,在4月份,当他再次来到康山大堤处时却发现,原本游弋着江豚的江面上,此刻却覆盖着捕鱼的迷魂阵。据介绍,由于江豚靠声波行动,附近船只的噪音和渔网,都有可能导致江豚伤亡。“我当时就找了当地的渔政部门,可他们也无可奈何。”余会功痛心地说。

为了整合民间资源,保护鄱阳湖这片江豚最后的避难所,从1月份至今,余会功一直在为成立江西省江豚保护协会而奔走,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职能部门来牵头,没有办公场所,协会成立的计划一直搁浅。”据了解,武汉、岳阳、扬州等地都成立了江豚保护中心,他们与政府合作,在救护江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悉,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公布的最新版《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长江江豚已告“极危”。显然,通过有效举措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已属刻不容缓。(记者沈冠楠、实习生赵琼/文)

来源: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