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紧制度的篱笆——安福“五个二”工程监管模式探秘

08.11.2014  13:34

  刘丽强

  近日,安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对县城南广场进行了第二次验收。城南广场是该县2012年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去年4月,该工程完工后,县住建局组织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绿化等单位对其进行了第一次竣工验收,验收中发现广场建设有瑕疵,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施工方按照县住建局的要求,对广场进行了多次整改。经第二次验收后,城南广场正式交付使用。

  问题倒逼新机制

  建设项目经历两次验收,安福县城南广场不是个例。事实上,2012年以来,该县所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都要经过两次竣工验收,这只是该县“五个二”工程监管方式之一。所谓“五个二”工程监管方式,简单说就是,规划设计方案二次评审、工程预(决)算二次审计、工程材料询价二次复核、工程竣工二次验收、政府采购双轨并行。这一机制已在吉安全市推广。

  这一机制是被“倒逼”出来的。近年来,安福县每年安排30至40个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80%是政府投资项目。该县跟踪审计发现,有些工程建设项目因存在规划建设审批不透明、项目资金管理不严谨等问题,导致竣工后迟迟难以进行决算审计,不能交付使用。还有的项目因监管不到位,不同程度出现资金流失浪费、滋生腐败、工程质量出现瑕疵等现象。“只有扎紧制度的篱笆,才能产生放心工程、廉洁项目。”该县经调研和反复研讨达成共识,确立并推出了“五个二”工程监管方式,给政府投资项目压泡沫、挤水分。

  不留盲区全程监督

  “五个二”从工程建设的“起点”就强化了监管。规定所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由县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初审,各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初审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再提交县规划委员会审查,审查通过后,再由县政府批准。修改后经再审仍未通过的,则取消该项目。

  而对“终点”环节,该县使出了“竣工二次验收”这一利器。工程竣工第一次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支付总工程款的70%,其余工程款留作质量保证金。一年后(绿化工程两年后)进行第二次验收,验收合格后向施工单位付清工程款。

  而在预、决算这两个重点环节,该制度规定,项目的预算由财政部门进行监督审查,招标控制价未经审查的,不能进入招标环节,对所有设计变更和增加工程量,由施工单位提出,监理和建设单位认可,监察、审计等部门现场核实,依次签证生效。而决算时,财政部门将再次核实增加的工程造价项目是否符合签证管理要求,未经财政部门评审的,有关部门不得进行决算。在工程建设材料采购上,该制度也没有留下盯防“盲区”。工程中需使用的特色建筑材料、设备等,先由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进行市场询价,提出询价报告和定牌定价意见,之后,由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相关行政监督部门询价复核。

  强力监督一举多得

  “五个二”使各个监督环节形成了结实的“监督链”,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两年来,该县还多次给这项机制“打补丁”,堵住实施中暴露的不足和漏洞。该县住建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新制度实施后,大量无施工管理经验、无经济实力、无资质的“挂靠施工企业、人员”被挡在了市场门外。

  高门槛准入,近乎苛刻的监管,让工程承包方的“不当得利”和“灰色利润”大大缩水,县财政节省了工程资金投入,工程返工率、整改率大大下降,而且权力寻租的空间也被封堵了,可谓一举多得。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该县共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议45次,审查项目160多个,通过61个,建议修改104个,否决16次。召开规划建设委员会会议25次,审查项目188个,通过141个,建议修改后再审91个,否决26个。全县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106个,投资额达2.4亿元,核减工程造价1020万元。仅今年上半年,该县审计工程送审金额达1.0593亿元,核减率12.36%。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