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吞噬的那五天 北京为何没启动红色预警
12月1日,北京街头,一名男子戴着口罩等公交车。当日,北京重度雾霾,霾橙色预警仍在持续。本报记者 陈剑/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雾霾让北京再次成为焦点。
12月1日是这场污染持续的第5天。从11月30日清晨6时开始的36个小时里,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次发布了霾橙色预警,这也是自今年3月31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后,首次启动橙色级别的预警。
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全市35个监测站点中已有23个“覆没”——达到六级严重污染。
这两天,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刘一家里的窗户始终是关着的,为了不让外面“灰黄色”的气体跑进家里,她还特意买了台空气净化器。
12月1日,刘一站在医院5楼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远处几座摩天大楼已经遁迹。
此时,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实时发布的空气质量级别为6,而指数已经达到500。在我国空气质量指数分级体系中,6级空气即被定性为严重污染,其对应的最低空气质量指数为300。
学校采取应急措施
11月29日,北京市教委的官方网站贴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橙色预警指令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预报,11月30日、12月1日仍将维持重度污染状态,将达到橙色预警级别。“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止户外活动”。
11月30日晚上9时许,林娟(化名)看到了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发来的消息:因雾霾严重,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明天在家学习。《通知》称,大量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室内,也会因无法开窗通风,造成空气污浊,病菌交叉感染。经学校校办扩大会研究讨论决定,学校将于12月1日启动“停课不停学”的应急预案。
预案同时列出,12月1日,家中有人看管照顾学生的,学生可自愿选择在家自学;若家中无人,则仍可以将学生按时送到学校,由学校老师组织相关学习活动。
林娟的儿子浩浩今年一年级,虽然家住在离学校不过百米的小区,但她和丈夫都要上班,只好让浩浩去学校正常上学。不过,她仔细为浩浩准备了一个防霾的专用口罩。
12月1日中午12点半,林娟将放学的浩浩接走。与往常不同,并不宽的马路略显空旷。浩浩告诉她,今天他们年级大约只来了十几个人,一些老师都没去。至于明天是否上学,林娟说,还要等待学校通知。
林娟和浩浩并不是这场雾霾里唯一的坚守群体。
12月1日中午,实验二小附近还有一些人照旧工作:圆通、申通以及韵达三家快递的送货员停在门口一侧的马路边,摆开架势陆续接待着学校里零星的取货人。而在十分钟内,这条路上来来回回穿梭的快递有10余家。多位快递员表示,“就是照常工作,公司也没有特别的通知和补贴。”
“空气重污染期间,如遇特殊情况,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及周边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报区教委同意后实施。”《通知》这样写明。然而,除了实验二小已宣布“停课不停学”,多数学校依然正常上课。在12月1日早晨北京市教委出台“市区教委批准弹性安排教学活动”之时,很多学生其实已经到校。
12月1日一大早,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城区几家小学,发现这些小学并没有采取停课的措施,但大多数学校取消了户外体育课和课间操。
雾霾改变着学生们的活动。
12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原本热闹的操场几乎空无一人,据记者了解,学校当日所有户外体育课都改成了室内活动。
口罩已经供不应求。这两天,人民大学里面一家超市的口罩已卖到脱销。而在学校超市买不到口罩的学生,纷纷开始网购。一名学生家长一次性给自己的女儿邮寄了20个口罩。
为什么不发布红色预警
这轮开始于11月27日的大范围严重污染过程,是华北地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按照今年3月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4个级别。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分为蓝、黄、橙、红4个级别(由轻到重)。
具体是,蓝色预警(预警四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1天(24小时);黄色预警(预警三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两天(48小时);橙色预警(预警二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72小时);红色预警(预警一级)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以上(72小时以上)。
按照这个标准,11月27日开始,北京就已进入重污染天气,截至12月1日,已经持续4天。那么,为什么没有启动红色预警?
据报道,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负责人11月29日回应说,11月27日预计11月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所以启动黄色预警。11月28日再次研判,预测11月29日以及其后两天还是持续污染,所以升级为橙色预警,由于12月2日本市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经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对于这样的计算方式,不少网友提出了质疑。一名网友说:“是不是每次预警都只从当天开始算?之前几天都抹去不算?要不今天再研判一下,鉴于明天天气就好转了,就一天根本够不上标准,赶紧把橙色预警撤了算了!”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告诉记者,此前的空气污染应急预案把污染分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修订后的版本规定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空气质量指数超过200后就不再关注指数的变化,而是关注污染持续时间。
专家:应急预案存在问题
在张大伟看来,目前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确实存在问题,比如预测明天可能空气质量相对好转,但是今天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是否能够启动更高级别的预警?他认为,预案确实缺少这方面的考量和划分。今后肯定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考虑,及时进行调整。
张大伟表示,目前国内在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方面存在很大挑战。这次预警发布,与气象部门、周边省市、国家空气监督总站等都有充分的会商。应急预案的启动有刚性的要求,没有太多选择权,不是大家想象的可以灵活启动。
“11月27日上午预测,污染将持续48小时到11月29日中午。”张大伟说,11月29日下午,污染浓度水平确实是大幅下降了100微克,北京市城区一度落到四级中度污染的水平。11月30日的凌晨到上午时段,北京市北部地区和城区一度落到了良好的级别。
“但是因为前期浓度太高,虽然降了,但是持续时间不够长,污染物削减效应不够好,造成11月30日的重度污染。”张大伟表示。
除了环保部门发布的数据,一些民间机构和市民也在检测相关数据。有些民间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指数已经破千。
对此,张大伟表示,目前公众所用的手持设备和户外设备大多数是屏体设备,这些设备大多是光散设备,即通过光的反射原理来监测污染状况。
“但影响光反射的除了颗粒物以外,还有水蒸气。”张大伟说,水蒸气造成的光反射效应和污染物导致的情况相似。比如,在桑拿天,屏体设备的测量也会出现很高的指数。
张大伟表示,目前北京所使用的PM2.5监测设备和监测规范,和国际上是接轨的。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重点城市的数据都是权威可靠的。(记者 王景烁 郝帅 何林璘 叶雨婷 实习生 金姝妮 王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