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优先是一把最好的钥匙——南昌棚改如何解开“没钱”“难迁”困局
新华社南昌8月11日电题:民生优先是一把最好的钥匙——南昌棚改如何解开“没钱”“难迁”困局
新华社记者刘菁、沈洋
盛夏的南昌骄阳似火,但68岁的魏金保每天总要在阳台上多站一会儿。从阴暗的棚户区搬进阳光普照的楼房,老魏难掩兴奋:“这是享了棚改的福啊!”去年7月以来,南昌启动了21个棚改“老大难”项目,以民生优先、机制创新为钥匙破解“没钱”“难迁”困局,2万多户百姓告别了“房屋小半间,抬头不见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靠肩”的生活。
5月21日拍摄的拆迁前的南浦街道办事处淘沙塘社区等五个社区旧房。(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民生优先促棚改提速
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过去十几年,南昌市老城区改造滞后于新城区建设,一是“没钱”二因“难迁”。
青云谱区十字街是一处典型的棚户区,白天走路要打手电筒,雨天屋内得撑伞。2000年以来,十字街棚改曾三“启”三落,次次因资金无着落不了了之。区委书记胡晓海说,不是不想为,实在是难为。十字街棚改后土地出让收益预计不到20亿元,而改造资金需35亿元。而区财政去年仅8亿元,靠区级财力难以填补资金缺口。
“难迁”同样制约棚改。万寿宫棚改启动了十年一直没大进展。这里曾是历史商业区,8万多平方米房屋涉及1170多户,征迁难度令人望而生畏。
2013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作为棚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说:“过去政府更多考虑向土地要财政,依托开发商棚改。开发商与民争利,动迁成本大的项目难以推动。现在棚改目标变了,实现路径也变了。由政府主导,优先考虑民生,哪怕是财政贴钱,也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
在民生优先的理念下,南昌棚改以让利于民为原则,由政府承担融资责任,多年停滞不前的项目快速推进。去年下半年以来南昌完成了万寿宫、十字街等多个棚改“老大难”项目,征迁房屋370多万平方米,今年又有450万平方米的21个棚户区列入改造计划。南昌市副市长刘建洋说:“过去一年南昌棚改的面积比以往十年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