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盐城抗战记忆:早上开始拼刺刀 一直打到晚上

26.07.2014  20:31

盐城陈家港战斗中的新四军3师8旅警卫1连战斗奋勇队。 图片由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提供

东临黄海,西襟淮扬,位于里下河下游的盐城,河网密布,地势平坦。盐城市中心,解放路、建军路两条主干道的交会之处,有一座被盐城市民亲切称为“大铜马”的雕塑。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朝阳昂首东望。

大铜马”坐落的十字路口,是盐城公路“零公里”起点。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国栋的心中,“大铜马”更像一个时空坐标,和与其东西相望的新四军纪念馆与泰山庙新四军指挥部旧址一起,串成了这座城市抗战中浴火重生的历史轨迹。

城之殇——

火势非常凶猛,把天都要烤糊了

路途中只要觉得有危险的房屋就把它烧了再前进,燃烧的火焰令人害怕。今天天气很好,大家精神振奋。下午,飞机也进行支援,实行空陆两路并进。

——侵华日军第一师团101联队火化兵 荻岛静夫

昭和13年(1938年)4月25日 盐城白驹镇

盐城,古称盐渎,“煮海为盐”的盐场与“穿渠通运”的运河,使这里成为历史上东南沿海的盐业生产中心。这座城市在2000多年的历史上,几乎没有遭受过兵戎之苦,被人称为一方福地。然而,这座古城的平静与安宁却被日军的侵略骤然打断。

1938年3月30日,日机首次对盐城进行狂轰滥炸。4月26日,盐城沦陷,日军进入盐城,一路抢劫财物、屠杀平民……

没有人能否认日军在盐城的暴行!”采访中,孙国栋向记者展示了一本侵华日军第一师团火化兵荻岛静夫的日记。

昭和13年4月27日,盐城——我旅团今天早上威风凛凛地进入了盐城。盐城比南通小些,其城墙上堆满了沙袋,这说明敌人进行过顽强抵抗。”“昭和13年4月28日,盐城——昨天,城里各处火起,火势非常凶狠,把天都要烤糊了。虽然火灾是战争的附属物,但居民就没有安身的地方了……

这位馆长,将他整理的日军暴行照片,上传到互联网上,制作了名为“馆长晒图说史”的博客,已获得数万次点击。同样的记忆,也流传在盐城民间。

盐城市滨海县天场乡徐丹希望小学,一座一米见方的黑色大理石碑静静安放,碑身镌刻着3个大字:雪耻碑。“雪耻碑”背后,是发生在1938年的日军烧村惨案。1972年2月,滨海县徐丹村70岁老人徐万安先生,用毛笔撰写完成了他的《家史》,其中第24章《吃日本鬼子的苦,烧去我家房子》叙述了1938年6月22日,日军放火烧毁徐丹村的史实——

38年5月20日(农历)这天下午,日本鬼子从刘簖到丰舍向我们庄上来了!庄上人都纷纷到野田去躲避,我也带领一家人到坟茔头里去躲避。全徐丹被烧去150多间房子,我一家就被烧毁6间房子,新造的3间锅屋被烧得寸草无根、寸木未留……

江苏见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中统计:盐城抗战时期,日伪军在盐阜地区残害百姓,造成全市境内人口(不含军队)伤亡576425人,其中直接死亡14237人,财产损失折合1937年时的法币2724334392元。

城之战——

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

今天新四军军部的恢复,是直接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前途……一定有把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定有把握打倒亲日派、反共顽固派……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 陈毅

1941年1月25日 盐城 在新四军重建军部大会上的讲话

盐城城东,蟒蛇河畔,泰山庙。

正在修葺的庙宇铁门紧闭,庙门前的石狮昂首无言。正殿前方的一座石碑上,“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盐城陷落后,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抗争从未停止。

1940年10月,由南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和由北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就在盐城以南的狮子口会师了。”新四军老战士宋强回忆说,会师后,陈毅乘船到盐城慰问八路军,他即兴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八路军、新四军的到来,让众多对鬼子满怀仇恨的盐阜男儿加入了保卫家国的队伍。

已经90多岁的崇恩才老人回忆道,1940年秋,听说上冈来了八路军,我和两个同伴偷偷跑去报了名。负责报名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参军?我说:“打鬼子!”那人说当兵就要打仗,假如你回不来了呢?回忆到这里,老人提高了嗓音:“死了就算了,只要不死,不打败鬼子不回家!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番号被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撤销’,为坚持抗日,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宣布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盐城军分区政委宋修明介绍道,重建的新四军军部成了日伪军心腹大患,一轮轮“扫荡”“清乡”使盐城的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鬼子不好打啊!”已经8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李小龙的身上,至今仍残留着战斗中留下的弹片。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