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争议缠身的天价书画
刘益谦携以822.9万美元成交的《功甫帖》来京求证的照片
“轼”字比较(左为苏轼其他贴本中“轼”,右为《功甫帖》中“轼”)
从去年底开始,关于上海大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得的《功甫帖》真伪之争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月18日,刘益谦携原件赴京,邀请各路文博专家为《功甫帖》把脉,同时还运用了高科技的技术手段鉴定,这能否为其验明正身尚未可知,但由此折射出的关于文物艺术品的纷争及对于艺术品鉴定的思考必将持续下去。其实书画市场上关于这样的真伪之争,《功甫帖》并非先例,在此不妨盘点一下那些引起争议的国宝力作。
苏轼《功甫帖》
成交价:约5037万元人民币
在2013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由纽约苏富比推出的一幅纵27.9厘米、横9.5厘米、书“苏轼奉别功甫奉议”九字的书法,经过6位电话委托者的激烈角逐后,被上海藏家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
正当买家刘益谦准备将其陈列到自己的龙美术馆之时,2013年底,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在《新民晚报》刊文指出:《功甫帖》系晚清有人用“双钩廓填”之法制作的伪品。而刘益谦在第二天就开始接受采访,并连发三篇声明。在声明中,他语句辛辣,或明或暗地指责上博专家向大众媒体报料该事件的行为。
1月1日,《功甫帖》事件再次发酵,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在中国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进一步对他们的看法进行论证。研究报告发表当日,刘益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到现在终于可以知道这份学术报告不是上海博物馆的官方结论。同时,我也可以回到中立的态度,看苏富比接下来如何处理。”
对此,苏富比先后两次表态,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首先表示,苏富比公司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妥善处理这件事情;1月13日,在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的论文发表十多天后,苏富比宣称,经文博专家鉴定,确认《功甫帖》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墨迹真本。
2月18日,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现场展示了苏轼名迹《功甫帖》原件,力图否定此前上海博物馆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不过,对此仍有业内人士存疑,表示结论值得商榷,《功甫帖》真伪之辩并未画上句号。
黄庭坚《砥柱铭》
成交价:4.368亿元人民币
2010年6月3日,北京保利春拍夜场的气氛达到了当晚的最高潮,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成为一时热点。但作为中国目前身价最高的艺术拍品《砥柱铭》,从成交之日起,便遭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
率先公开在媒体上直言其为“赝品”的是河南书法收藏者王保良。然后中国书协会员、鉴定家王乃栋也在媒体上发出严厉质疑,认为《砥柱铭》在9个地方露出了“作假的马脚”。 据王乃栋称,黄庭坚既是书法家,又是造诣极深的诗人和词人,古文功底如此深厚的大家,接连写错字是不应该,《砥柱铭》407个字里,竟有十余处差错。更有质疑者认为,这件书法作品并非出自黄庭坚之手,而是明清的仿品。
虽然书法界不少人士对此作存疑甚至直诋其为赝品。但台北“故宫博物院”学者傅申、黄庭坚研究专家黄君撰文力挺其为真迹。 令人玩味的是,傅申在鉴定《砥柱铭》时也经历了一个由“存疑到肯定”的过程。早在35年前,傅申就曾撰文直言对《砥柱铭》真伪存疑。但在作品拍卖之前,他在鉴定文章《从存疑到肯定鉴黄庭坚〈砥柱铭〉真伪》里,傅申一开篇便说“存疑”不等于否定。他改变想法的理由是,从《砥柱铭》的笔法结字来看,绝大部分的字与其他真迹的用笔结字是一样的,只是有创作时间上的不同,应为黄庭坚大字行楷前期到晚期书风转变期间的产物。
《砥柱铭》有着中国身价最高艺术品的光环,但同时也伴随着争议,未来是否会延伸新的故事,值得期待。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