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晚报】他,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亲历者”——专访厦门欣盛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军

18.03.2014  17:58
【南昌晚报】他,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亲历者”——专访厦门欣盛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军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晚报】他,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亲历者”——专访厦门欣盛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军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南昌晚报】他,是中国外贸发展的“亲历者”——专访厦门欣盛航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铁军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来源: www.ncwbw.cn

http://www.ncwbw.cn/html/2014-03/14/content_152481.htm?div=-1

    从国营外贸公司里的实习生,业务员,到业务骨干,从自己创办外贸公司,到做工贸一体化,再到走出国门去国外做直销,王铁军在外贸行业的每一步都迈得踏踏实实。

    他敏锐地察觉国家政策的每一个变动,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从他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的清晰脉络。“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成功人士。”王铁军说,“因为我喜欢外贸行业,所以我只是在每个阶段做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现在回过头看,我似乎已经把中国外贸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事情都做遍了。

    1994年到厦门

    开启另一段人生旅程

    1992年,对于王铁军来说是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当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波浪潮,王铁军似乎体会到了讲话的深意,刚刚大学毕业的他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了南昌外贸局,选择从事外贸行业。

    “当时对外贸易是个十分时髦的行业,大学期间我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恰逢外贸局招人,我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招聘考试。”据王铁军回忆,当年的外贸体制是国营外贸,外贸行业的经营手段和模式都比较保守,因为互联网没有普及,信息不够发达,所有的对外贸易都是在国家大政策的指导下去操作。“但是国家的政策已经开始变了,南巡讲话之后,国家在外贸行业不断开放外贸的经营权,我觉得当时正是外贸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在南昌外贸局工作两年后,1994年,厦门人才中心组织了一批厦门企业到南昌招聘人才,由于厦门的改革步伐比其他地区快,王铁军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报名考试,进入了厦门电子工业部下的外贸公司。

    1994年5月,王铁军离开了南昌老家,开始到厦门的公司上班。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就这样开启了。

    七年摸爬滚打,积累经验自己创业

    来到厦门后,王铁军从刚进公司的业务员开始做起,一直到部门经理,从零业务到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他勤勤恳恳,用七年时间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人脉,也正是这七年,让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工作的外贸公司也是国营外贸公司,在公司工作的那七年正是中国外贸高速发展的七年。”王铁军说,当时中国大的外贸环境很好,以前的外贸经营权、许可证和配额管理都是政府在审批,但是在九十年代末,国家对外贸的政策开始放宽。“当时国家不断放开外贸经营权,降低外贸的门槛,鼓励私营外贸公司的发展,鼓励国营外贸企业转型。

    在外贸行业即将面临大规模转型的背景下,行业内优秀的外贸人才除了需要对业务精通熟悉,更需要有对国家政策解读的敏锐洞察力。由于厦门处于特区,快速的改革步伐让王铁军意识到,私营外贸行业将大有可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稳定的工作岗位,开始自己创业。那一年正好是2001年,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

    一个人的公司,所有事亲力亲为

    2001年3月,王铁军成立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主要做钟表生意。最开始整个公司就王铁军一个人,家就是他的办公室,因为注册公司需要办理各种证件,王铁军就坐着公交车在厦门市的各个部门跑来跑去,各种证件都是自己亲手经办。

    “现在看来,成立之初的确是很辛苦,但是能学习到东西。”王铁军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每个手续都自己亲自办理,对于经营企业需要掌握的政策法规有了全面的了解。“现在看来,当时的亲力亲为对以后公司的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刚刚成立的公司,每年四月和十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是开拓外贸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也是让客户认识自己的最重要的平台。

    “当时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决定要参加广交会。”王铁军说,由于当时的资金不多,他只租了半个展位参加广交会。“通过以前的供应商的渠道,组织了一批产品,但是这次广交会的经历是失败的。

    第一次参展,由于展位小,位置不好,并没有给王铁军的公司带来订单。“这次广交会的失败无形中给了我压力,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创业是不是正确的。”在妻子的支持下,王铁军总结第一次参展的失败经验,开始准备十月份的广交会。“终于,这次机会被我抓住了。”王铁军说。

    利用广交会平台做强做大

    十月份的广交会,王铁军狠下心租下了一整个展位。“当时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这次展会中,由于有过一次失败的经验,这次参展准备更加充分了。”王铁军第二次参加广交会的经验,为他公司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广交会以后,王铁军接到了许多订单,公司成长非常快。

    2002年对于王铁军的企业来说,是发展迅速的一年,也是奠定基础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王铁军的公司已经在行业小有名气,公司的整体出口量在厦门同行业里就已经名列前茅了。一年前还在花钱租广交会展位的王铁军在2002年就获得了厦门商务局的支持,免费分配获得了一个正式的展位。

    “当时公司开始慢慢招人,2003年,公司就在厦门最好的位置买下了一间2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当年的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300多万美金。”王铁军告诉记者,随后企业的规模就不断壮大,企业的人员也不断增加,2003年到2005年这三年,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厦门商务局给我们在广交会上的展位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到现在,已经给我们五个展位了。

    从中间商

    到制造商的角色转变

    2005年初,国家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外贸企业转型的制度,这让王铁军的外贸事业也随之开始转型。

    “国家政策削弱了外贸中间商的市场,希望生产企业直接跟国际接轨。当时作为外贸中间商,我们拿货越来越难,一大批的中小型私营外贸企业开始经营困难。”王铁军当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自己创办工厂,创建自己的品牌,卖自己的产品,从外贸中间商转变成产品制造商。

    2005年上半年,王铁军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办工厂租厂房中,在岛外一个相对较偏的地方找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接着就带着自己的产品参与了四月份的广交会,也去参与了香港的展会。”王铁军似乎总能在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创办工厂后不久,他就接到了美国的客户的一笔大订单。“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接下来公司开始走上了平稳发展的轨道。” 

    2006年,由于发展的需要,王铁军在厦门新的工业区买了新厂房,占地10亩,开始增加设备增加流水线增加人员。“这个时候我才觉得自己的公司成为了一个像样的企业。”向来对自己企业严格要求的王铁军终于松了一口气,当时王铁军工厂生产的产品出口至全球四十几个国家,出口额近千万美金。

    希望回南昌母校

    给学弟学妹讲课

    2006年以后,王铁军的公司一直稳中有进。2011年,他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尝试:不通过国外的供销商,走出国门,直接去国外直销。

    “我带着产品去了澳洲参加展会,因为产品有价格优势,直接到国外直销可以认识更多客户,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王铁军目前在澳洲租了一个仓库,产品已经成功打入了澳洲的市场。“今年一月份我去了德国,希望能到欧洲直销,增强产品竞争力。

    回想自己的外贸经历,王铁军感慨万千。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外贸行业的成功人士,他只愿意将自己称为“亲历者”。“我见证了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机会我想回到母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跟自己的学弟学妹分享工作经验,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启发。

    凌家乐  记者  蔡文静  文/图

责任编辑:陈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