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米秒不差” 万无一失

03.10.2019  09:21

    本报记者 童梦宁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当阅兵仪式精彩开场,34型166架飞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时,一群特殊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观看直播,他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他们就是来自景德镇的中国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简称直升机所)的科研人员。为确保由他们研发的所有受阅直升机在飞行中实现“米秒不差”、万无一失的目标,直升机所派出了精干的技术保障团队,奋战115天,圆满完成了现场和远程“双保险”技术保障光荣使命。

        115个日夜,直升机所总设计师邓景辉,副所长吴启荣、徐朝梁、黄文俊,技术总监吴海华轮流在现场值班,首席技术专家李林华,副总设计师曾曼成、胡茂和长驻现场处理技术问题,韩振忠等7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内场保障团队与远程支援突击队无缝对接,搭建起内围和外围、现场和远程的科学、高效保障体系。

        “在保障基地,我们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就是正常加班。”谈起内场保障的体会,直升机所的陈骏等技术人员感慨万千。他们说,保障期间的3个多月,他们很少迈出保障基地大门,全天24小时坚守现场,每日检查设备,调阅当日飞行参数,分析飞行状况,预判后续飞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坚持问题不过夜。在一次训练中,合作单位提出请求,直升机在编队飞行时,如果天气不好遇到较大侧风,是否能保持安全直线飞行,直升机所保障团队能否提供飞行验证数据,并给出明确结论。为此,直升机所迅速成立跨多个技术部门的特别行动小组,连续奋战18小时,于次日凌晨4时出具相关数据分析报告,满足了合作方的请求。

        115天的保障工作,很苦、很累,但当团队成员观看每一架受阅直升机在天空完美飞行,之后再安全降落时,所有的苦和累,顿时化作幸福的笑容和前行的力量,并深感荣耀。

 



受阅直升机 “江西研发”涉及五型号
    本报讯 (记者童梦宁)10月1日上午,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