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新媒体时代的冬奥会谣言

18.02.2014  17:07

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行,这也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在本届冬奥会开幕式前,世界知名社交网络平台Twitter、Facebook以及中国国内的新浪微博就已对“准备匆忙”的“索契冬奥会奇葩的服务设施”展开了集体“吐槽”,接踵而至的“五环变四环”事件也引发了网友的大胆猜测,戏称“俄罗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少企业也急忙借势营销,更有C2C平台开始销售“四环雪花”图案的衣服,冬奥会的戏剧感不断增强。除上述吐槽外,两起外媒不实报道也倍受关注,一是美媒在“五环变四环”事故后撰文称“失误制造者已被暗杀”,二是法媒披露俄美在花样滑冰项目存“猫腻”,有私分金牌之嫌,目前两则不实信息已得到媒体及奥委会的辟谣。网评索契冬奥会是一场“从热议开始的冬奥会”。

谣言传播渠道

2月8日,美国媒体《The Daily Currant》发表文章称“四环门”制造者阿维德耶夫被人杀害(Man Responsible For Olympic Ring Mishap Found Dead In Sochi),文章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阿维德耶夫死于酒店时全身淤青、血肉模糊、刀痕清晰等特征,并“活灵活现”地引用“目击者”的证词,称“昨晚声音很大”,“给前台打电话投诉但没人理会,下楼后看到三个壮汉离开死者房间”,并“引述”警方的话,称“可能是一起谋杀”。文章一经发出便引得自媒体平台网友疯传,哗然一片,多家媒体转载并提出质疑,数小时内即得到美媒《American Livewire》等其他媒体的辟谣,称此新闻属假消息。

奥运会打分项历来最易引发争议,2月8日花样滑冰开始的同时,法国《队报》披露的“重磅消息”引用了俄罗斯匿名教练的“情报”,称“俄美代表团花样滑冰联合会商定相互支持”,通过双方裁判操纵比赛互相达到私分金牌的目的。此则消息在冬奥会赛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并得到运动员当事人、美国代表团、俄罗斯和奥委会官员的否认。美国花滑组合称将用场上表现回击谣言,美国代表团则在第一时间表示抗议,其新闻发言人称此报道纯属虚构,并不再对此种没有明确来源的消息进行回应。2月9日,国际奥委会公关部主任马克·亚当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这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谣言”。

舆情点评

据人民在线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境内外有关索契冬奥会谣言的新闻、论坛帖文、博客已逾千篇。此次美俄私分金牌谣言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历届奥运会着实有不少奖牌丑闻。通过统计相关丑闻发现,多数被召回金牌是由于运动员注射兴奋剂,裁判黑幕也不在少数,多数黑幕遭到知情人或媒体曝光,相关责任人也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历届奥运会上的部分谣言

历届奥运会丑闻多由“利益”催生,或是金钱,或是“国家荣誉”,但此份“荣誉”的真实面目却着实让国家蒙羞。而历届奥运谣言的产生一方面归于媒体的“捕风捉影”,一方面归于社交媒体的监管难度较大,因此媒体应自觉承担铲除网络谣言的责任与义务,规范网络语言也需多方共同努力。奥运中真真假假的"重磅"消息终究成为花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奥运谣言的本质,尤其是新媒体直击时代的奥运会,不会让真相隐藏,更不会让谣言横生,2012年伦敦奥运会遭兴奋剂质疑的游泳小将叶诗文和2013年索契冬奥会美俄私分奖牌即为佐证。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