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声音”直通决策层 江西网络听诉问政常态化

30.10.2013  18:24

  自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省委副书记尚勇带头与网民面对面交流后,今天,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来到中国江西网(原大江网)演播厅,围绕“为民服务·真情实意”主题,就加强作风建设、推进民生工程等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随着网络听诉问政的常态化,我省提出:从10月开始到明年6月,每月安排一位省委常委与网友在线交流;从9月份起,每周安排一位省直厅局长参加“网络听诉问政”活动,与网友面对面交流。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从打捞民意,到形成决策。江西刮起“网络听诉问政”旋风。对此,有关专家赞赏有加。

  省领导带头 与网民在线交流

  时间回溯到8月22日下午,当天,省委书记强卫参加了主题为“反对‘四风’、实干兴赣——省委书记与网民面对面”的在线交流活动。

  “网络我天天上,经常上,随机上,每天至少1个小时,主要是浏览重要新闻以及了解网友对我们党委政府工作、政策执行的意见、建议。”他的这几句开场白透露了自己资深网民身份,也拉近了与网友们的距离。

  这是一次省委书记与网民的全方位交流。从中央到地方20多家媒体以图文、微博或视频等形式进行直播,点击量达510万人次,在线人数达60万,共收集到数百条网友反馈的相关信息。

  在此之前的7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参加“我给省长提个问”活动,与网民在线交流,征询并回答网民诉求;7月18日,省委副书记尚勇就“反对‘四风’·服务群众”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在交流中,各位省领导真诚作答,直面问题,没有套话、官话。这给广大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网友“罗宵小民”问:强书记的“三烦”、“三反”讲出了很多领导想讲又不好讲的大实话,赞赞赞!!不知最近您还“”吗?

  “三烦”、“三反”是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时讲的内容:一烦恼和反感通过各种关系打招呼要求提拔;二烦恼和反感来给我送东西;三烦恼和反感打着我的旗号去谋取利益。

  强卫向全省人民承诺他的“三反”:打招呼没有正能量、送东西没有好印象、帮那些打着我旗号的人办事没有好回报,大家与我一起来反对。

  强卫坦诚地说,讲了之后,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了,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与不正之风作斗争。

  “罗宵小民”感慨地说,原以为这么“尖锐”的问题会被过滤掉,没想到书记还真的回答了。

  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听诉问政活动,是我省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所推出的“五访纳谏”、“下访听诉、排忧解难”这一创新举措的进一步深化,并由省领导带头实践。

  “这是一种促进官民互动、共同成长的不错的平台,拉近了领导与百姓的距离。”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表示,从反映的诉求、提出的建议来看,网民越来越理性与平和;而官员平实的言语间,透露出真诚与包容,他们视网友为朋友。“这是保障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值得赞赏。通过为民众提供良性互动的渠道,不仅可以为民解忧,还可以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形成公共事件,更有助于消解社会戾气,产生理性对话、彼此尊重、温暖人心的社会效果。

  厅局长跟进 网络听诉问政成常态

  一位网友说,希望各级领导能坚持每周信访接待日制度,更希望能经常与省长在线交流。

  对此,鹿心社回复道:“我很乐意通过上网这种方式和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每天我都坚持上会儿网。目前,人民网及省政府网站均开通了省长留言专栏和省长信箱,网民的留言和建议,我省有关部门将会整理后报给我,并及时办理回复。

  省委主要领导表示,网络是倾听群众呼声,反映政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这种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听诉问政活动,不仅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而且形成常态化,并长期搞下去。

  于是,我省决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都要参与网络听诉问政、与网民在线交流活动,并以此形成回应群众关切的常态化机制和局面。

  随即提出,从10月到明年6月,每月安排一位省委常委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从9月份起,每周安排一位省直厅局长参加“网络听诉问政”活动,与网友面对面交流。每次交流60分钟,每场活动均通过视频、图文、微博等形式进行全媒体直播。

  其他省委常委参与该活动的时间表已基本确定。

  自9月份以来,省信访局局长朱荣辉以及省长助理、省公安厅厅长郑为文等已先后参加了“厅局长网络听诉问政”系列访谈活动。其余省直单位负责人也将陆续通过这种方式与网友见面。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熊小刚博士认为,从江西省领导与网民在线交流到厅局长参加“网络听诉问政”活动,不妨看作是政府与公众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政民互动、政府与社会共治的一次制度性安排。不但促进了公共治理方式的转变、领导模式的转型,也使民众有了表达看法、意见的机会,在事实上扩展了民众对公权力的监督权,从而对政府构成了一种监督和制约。

  解决民生问题 让决策更“接地气

  一位网友曾有担心:这种网络听诉问政会听完了事,导致“”而不“”?很快,这位网友意识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次真的不同,因为不仅一一回复了提问,而且迅速解决了一大批难题。

  的确,省领导对网民的问题均进行了落实办理和回复,绝大多数问题得到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进行了耐心解释。强卫分三批详尽回复137个意见和建议,鹿心社则对网友提出的105个问题进行落实办结,而尚勇对100个问题进行了逐一回复。此外,相关厅局长也对网友所提出的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分批次落实办理。

  从回复来看,一大批涉及民生的问题得到解决——网友“胭脂”反映,南昌铁路三村居民楼下烧烤店影响正常生活。8月26日晚,西湖区环保执法人员对这家烧烤店进行了执法,该烧烤店现已从居民区搬出。

  一位网民反映,袁州区洪江乡至安福县章庄乡路段坑坑洼洼。当地决定对这条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改造,预计在2013年11月份全面完工,在12月份可以顺利通车。

  网友在与官方进行交流时发出的呼声,被广泛认为是“草根声音”,但这种声音能够直通决策层,甚至推动形成新的决策与制度——网民“水兵水星”等众多网友提出,南昌一些地方存在违章搭建,已成顽疾,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10月8日,南昌市召开“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动员大会,打响了为期3个月的“双拆”战役,决心拆除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单位所属的违建临建公房。

  一些网民和群众对“赣O”号牌的使用提出了意见,认为这是官僚主义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特权思想。就此,省委立说立行,从10月16日起,停止公务用车使用专段“赣O”号牌。

  网友“有时顶不住”赞许说,对于网民反映的问题,事无巨细均一一作答,解决与否均详细说明,体现了省委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体现了省领导亲民务实的作风。

  熊小刚认为,在“网络听诉问政”活动中,江西不仅真诚地“”,而且真诚地“”,真正做到了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通过吸纳民意,推动或修正决策,让决策更加“接地气”。

  专家建言 建立考核与问责机制

  对于江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全国率先推出“网络听诉问政”活动,受访的专家们给予赞赏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熊小刚表示,需要实现由“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并形成长效机制。这个“”既是落实办理,也是行政决策与行政行为,一字之差却是各级领导干部对网络观念的变化,对网民态度的转变,也考验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强与弱。“如果民意诉求得到反映而没有落实,会使得这些活动流于形式。因此,线下的行动和落实更为重要,需要形成网上问题、网下解决,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竹立家提出,网络问政,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能否说目前的网络问政已经取得了成功,还为时尚早。无论是“网络问政”,还是“网络理政”,需要既架天线又接地气,把民众所急、所想、所盼、所愿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中,才能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像江西,建立常态化机制,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要健全这个机制,应该正式发文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定期与网民交流的时间以及交流的频次,避免心血来潮一阵风;还要建立网络问政的考核制度,建议将网络听诉问政纳入干部考核机制,成为考量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的新指标;还应建立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在回复网友时,对于那些答非所问、敷衍塞责、互相推诿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严格地问责,在结果运用上,应与津补贴、升职等挂钩。

  中央党校教授蔡志强曾对媒体表示,网络问政是一个虚拟空间向现实空间推进的状态,但网络不是全部,也不是根本,不能简单以网络上放大的声音作为政策出发点,必须着眼于现实需求,和普通百姓的基本利益联系到一起。

  ◎文/首席记者全来龙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