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学会专家解析中东呼吸综合征:预防是关键

03.06.2015  10:45

    5月29日,广东省确诊一例被称为“新非典”的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6月1日,记者从省医学会、省卫计委应急办了解到,MERS虽然病死率高于“非典”,但是该病毒传播率却比“非典”低,而且可控可防,群众不必过于恐慌。

    6月1日,记者就群众关心的这一热点问题采访了省医学会呼吸专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伟和省卫计委应急办有关负责人。

    据张伟介绍,中东呼吸综合征是2012年9月发现的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01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疾病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该病毒首现于沙特阿拉伯,继而在中东其他国家及欧洲等地区蔓延,近期韩国也报告了病例,并引起进一步传播。据WHO报道,该病潜伏期为7~14天。目前临床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伴有畏寒、寒战、咳嗽、胸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在肺炎基础上,临床病变则进展迅速,很快会发展为呼吸衰竭、ARD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尤其是肾功能衰竭。个别病例可能有腹泻等非典型临床表现。

    张伟告诉记者,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和疫苗,了解该病基本知识,做好预防是关键。他提醒,目前赴中东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也门、阿曼、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等)或到近期有疫情发生国家(如韩国)旅游、经商、劳务输出、朝觐的公众应该做到: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避免用手直接触摸眼睛、鼻或口;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人员(如发热、咳嗽、流涕等);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旅行期间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年龄较大人群、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应当注意自身健康,尽量避免前往动物饲养、屠宰、生肉制品交易场所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避免直接接触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当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与此同时,记者从省卫计委应急办了解到,2012年中东发现MERS疫情后,我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MERS应急处置方案。方案设立了定点医院,各有关部门每年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培训等。一旦发生疫情,我省可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控制疫情、阻断疫情,最大限度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健康。(记者钟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