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一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9.11.2016  15:03

  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邝小平: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目前,我省绿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也面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布局不优;源头结构性污染较重问题仍未遏制:农用化学品投入强度仍然较大: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底数不清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强化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对《江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进行修订。重点在提高和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方面进行补充完善,依据《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和各地对种植业、养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精准勾勒、科学调整全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界址和培植数量;对“百县百园”示范区、辐射区的发展占地面积,不作全省性统一规定,由各县市政府根据当地资源禀赋自行规划并进行空间布局;增列“绿色生产基地”、“三品一标”等体现绿色发展绩效的评价指标,让“绿色·安全”成为更多农产品增值的自然资本;编制农业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对生态建设情况的督查,确保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永不停歇,久久为功。

  加大对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力度。一要开展更高精度的耕地土壤污染详查,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二要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确保耕地有效安全利用。三要加大耕地土壤污染科技攻关力度,建立适合我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技术体系。四要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五要重视县级土壤环境监测设备配置和监测人员培训,提升基层土壤环境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创新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思路。要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多站在农民角度考虑问题,让农民感到有效益,得实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能有效推进;要注重示范引领,有了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的带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能向更多项目、更广领域拓展;要注重机制创新,只有建立起切合本地实际的推进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会有持续效果。

  启动耕地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一要注重耕地生态补偿项目的选择,采取分类分项、从易到难的方式开展试点。二要注重建立配套体系,如建立运行高效的组织机制、渠道畅通的融资机制、客观完善的评估机制等。三要注重探索依法补偿的途径,在目前国家有关生态补偿方面法律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地方立法为实施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协同监管机制。建议在省级层面通过两种方式建立协同监管机制。一是以设置“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协调委员会”为统领,在着力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加强决策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行动效率,减少各部门政策交叉和管理冲突,形成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组织保障。二是以搭建“江西省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信息网”为平台,公开各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执法清单目录和制度规范,推送各部门监管执法信息交换和监管数据分析,形成协同合作、监督有力的执法体系。各地也应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污染协同监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