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对口协商座谈会综述

02.11.2016  01:01

  ●王直平

  “赣鄱大地有着厚重的宗教文化,不只高僧大德辈出、祖庭古刹众多,道教发源地还在鹰潭,但我省为何守着“富矿”却叫穷,宗教旅游始终不温不火呢?”10月27日,在省政协“县域宗教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情况”对口协商座谈会综述上,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的发问引发了与会省政协委员、专家的深入思考与广泛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就我省宗教文化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我省是宗教工作大省,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俱全,不仅是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拥有道教5小洞天12福地;还是禅宗圣地,禅宗五家七宗有三家五宗起源于江西。为了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整理并挖掘这一笔不亚于山岳旅游的资源“富矿”,今年6、7月间,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赴九江市永修县、武宁县,宜春市靖安县、奉新县,就“县域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课题进行调研,探索如何在旅游强省建设中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独特优势,实行景区保护、宗教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三者的和谐共赢。

  “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寺庙连一条进去的道路都不平坦;县域之间、寺庙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工作长期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部门之间长期隔阂,甚至‘不相往来’。”会上,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方娅开门见山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为此,她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用地、路网建设等方面对宗教旅游进行版块式建设,突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配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现象;成立专门协调机构,打破目前因行政条块管理而制肘宗教文化旅游事业良性发展的格局,消弭资源管理分散、各自为战的弊端。

  身处市场经济大潮中,宗教界希望借旅游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宗教事业的发展无可厚非,但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离不开市场资本的运作,这对宗教教职人员是一项重大考验。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李冬妮针对我省缺少打通文化和产业人才的软肋,建议发现、培养和引进一大批“能使大部头的书产生GDP”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懂得宗教文化及宗教文化资源开发规律的商人。这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赞同,他们纷纷从不同侧面呼吁加大对宗教场所负责人的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选送年轻教职人员到宗教院校进修深造,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大力引进精于文化旅游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江西风景独好”唱响海内外,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来游玩观赏,人们在陶醉于三清山、龙虎山等山岳的雄险奇秀之时,纷纷为山中历史悠久、深厚渊博的道教文化所折服。鹰潭市政协民宗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管希志建议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使用“道教+互联网推广”模式,有效宣传龙虎山的道教文化;引进优质企业,以合作的方式深度开发龙虎山道教文化资源,多设计些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让游客们在游、食、住、购中感受到道教文化焕发出的时代气息。“不仅要深挖道教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利用好我省的佛教资源‘富矿’。”省政协常委刘平马上接上话茬,建议在加大“江西风景独好”宣传力度时要增加宗教内容的宣传,使得我省的宗教旅游品牌成为“江西风景独好”的金名片;同时设计特色鲜明和定制式的精品线路,吸引韩国、日本等海外信众,拓展国内外高端旅游市场。

  在众多倡议大力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声音中,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欧阳镇的发言犹如当头棒喝,令众人为之一振。“宗教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决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价值而掠夺式地进行商业性开发。”他呼吁挖掘开发宗教旅游资源时必须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尤其是对于寺院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要严格按文物、宗教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来操作,使得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现在大多数游客进入宗教文化旅游景点,都是以欣赏宗教建筑、焚香祈福为主,如何发挥宗教所蕴含的启迪智慧、平衡心理、修身养性等慰藉作用,也得到了与会委员的广泛关注。大家从不同方面建言发挥宗教旅游资源的“化人”作用,让民众在休闲中获得精神滋养和心灵净化。省旅发委、省文化厅、省民宗局等单位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听完各位委员、专家的观点后深受启发,认为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表示将认真研究,认真梳理,并融入贯彻到日后的工作当中去。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