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江西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综述

26.09.2018  20:07

●熊 灵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赣鄱大地历来充满创新活力,新中国的第一辆手扶拖拉机、第一辆水陆两用汽车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江西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加快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9月20日,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邀请多个省直部门和部分省政协委员,围绕“江西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精心准备的“第一枪

  新一届省政协开局之年的首场专题协商座谈会,靶向的就是创新,意义不言自明。为打响这“第一枪”,省政协可谓煞费苦心、精心安排。

  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姚增科高度重视,认真审定调研课题和提纲,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发扬“寻乌调查”精神,把“金点子”问到位、“金办法”学到位、“金娃娃”抱回来,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会前,围绕协商主题,省政协专门召开培训会议,邀请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省科技厅专家作辅导。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赴广东考察学习,还深入南昌、九江、吉安等地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鲜活的一手资料。

  同时,充分发挥省市政协联动作用,围绕新余钢铁产业、鹰潭铜产业、赣州稀土和钨产业、宜春锂电产业、吉安电子信息产业等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并与赣江新区、南昌高新区联动,摸清了我省硅衬底LED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状况,分别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成绩喜人下的巨大压力

  2017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138家,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番,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000家。

  纵向看,成绩喜人;横向看,压力巨大。

  “2138家仅占全国总量的1.56%,在中部六省中排名倒数第二,不到安徽、湖北等兄弟省份的一半,仅相当于广东的6.4%。”座谈会上,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罗莹列出的一连串数字,让大家深感形势逼人。

  不仅数量偏少,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乏力也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017年全省1493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347家未开展研发活动,占比达23.2%;798家研发投入强度未达到国家最低标准,占比达53.4%。用省科技厅副厅长赵金城的话说,研发投入、发明专利等重要指标“与兄弟省份还存在很大差距”。

  怎么办?为此,罗莹开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规模、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培育政策落实以及提升园区创新服务能力等5方面16条针对性“药方”。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金融,说到了省政协委员、南昌市科技局局长李淑英的心坎里。她说,由于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相关机构掌握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数据,却成了众多信息“孤岛”。她建议,金融和科技部门联合建立信息库,彻底打通信息“孤岛”,确保政府与市场、部门与机构、银行与企业的信息共享,促进全流程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更好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

  这一建议与省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肖华茵的想法不谋而合。“信息留‘孤岛’,说白了就是用人的和育人的对接不上、用钱的和给钱的对接不上。”他建议建立高效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改变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扭转唯论文、唯课题倾向,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

老话题”里的新角度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座谈会上,最热烈的讨论集中于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人才。

  “调研显示,从不同层次看,高端人才固然奇缺,但本科层次是当前我省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群体。”省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肖为群介绍。

  这一略显新颖的观点不仅得到了数据验证,还戳中了省政协常委、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建平的“痛点”。他说,本科人才成长快、潜力大,是企业最重要最基础的人才,但现在招人难,特别是本科人才流失严重。他建议,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合适的人才留下来、抢过来;同时,赣籍人才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应出台针对性政策吸引有意愿的人才返乡。

  一商回归兴起一个产业。近年来吉安市深入开展“吉商回归”行动,返乡企业家文开福创办的合力泰,快速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终端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了一批上下游重点企业入驻吉安,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吉安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欧阳剑雄以此为例,建议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大力引导支持赣商返乡兴业。

  除了吸引赣籍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肖为群还提出分类精准制定人才优惠政策,适当向本科层次人才倾斜;加快推进人才住房建设;加强高新区、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条干货建议。“用组合拳打造干事创业的高地、生活成本的洼地,破解企业引人留人困局。”他说。

  相比引人留人,省政协委员、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陈焕文则更关注育人。他表示,我省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2017年全省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超过12000人,省内就业的不到30%。他建议,对接产业特色打造专业集群、对接区域发展建立地校联盟、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提升高校服务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