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单位机关文化建设促党建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29.12.2017  03: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

  2017年10月12日,省直机关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提出,抓机关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文教化”,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注入源头活水,改善机关环境、提高干部素质、引领机关风尚、凝聚发展力量,在机关中形成一种良好风气,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和服务效能,服务机关中心工作,推动机关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省直机关工委把机关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今年以来,省直各部门的机关文化建设,大家反映变化明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和而不同,有效又有力推动呼应了机关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建设,从形到神,由表及里,从身到心。

   共创共享、勠力同心,机关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

  良好的机关文化需要长期的积淀、传承和坚持不懈的精心培育。省直机关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机关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环节、每一个方面,坚持高标准,努力走在各领域文化建设的前头。

  一是强烈的文化意识。把机关文化建设作为机关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建设文明和谐机关的重要抓手,融入机关党建“大格局”,聚焦党员干部“活思想”,破除官场文化“潜规则”。同时,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先进文化成为思想共识,成为行动自觉,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浓浓的文化气息。省直机关积极搭建文化载体,纷纷建立了阅览室、图书角、文化长廊、创客空间、文体兴趣小组等;依托各类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书法摄影沁人心脾,歌咏比赛激情四溢,读书沙龙启人心智,道德讲堂向上向善,体育活动健康阳光,文明礼仪新风扑面,志愿服务快乐奉献……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文化的气息处处可闻。

  三是高涨的文化热情。文化,需要鲜活的载体去传承,需要充满着激情去建设。放眼望去,各级党组织动起来了,广大党员干部动起来了,机关文化舞动起来了。你书法、我绘画,你唱歌、我弹奏,你学习、我思考,你文明、我礼貌,你争先、我创优……谈文化、有文化、讲文明。

   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机关文化的特色更加鲜明

  机关文化,既要有同一性,也要有多样性。随着机关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的机关文化绽放异彩。

  一是政治文化成为灵魂。党内政治文化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起引领作用。省直机关将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建走在前列、做好表率的长远之计,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省纪委践行“三个理念”(“知行合一、知成一体”“负责任、抓紧办、说真话”“精品意识、争创一流”),养成“三个自觉”(忠诚坚定的政治自觉、廉洁齐家的良好家风、砥砺攻坚克难的优秀品格),构建“三个平台”(学习、交流、办公),着力涵养打造纪检机关特色政治文化。省委宣传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毫不动摇坚守“主阵地”、躬身不辍种好“责任田”,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拉起“高压线”,把好“准入关”,防止“乱花渐欲迷人眼”,守护好精神家园。

  省委组织部围绕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大力加强以公道正派为核心内容的组工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努力营造“家风正、家规严、家味浓”的和谐氛围。特别是,以党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主题活动,用六个暖心醒脑“招法”,唤醒入党初心使命。

  ——送上“生日贺卡”:一次身份的提醒。每逢入党纪念日这一“政治生日”,党支部为党员送上“生日贺卡”,并赠送一则短小精悍、有针对性的寄语,让党员时时牢记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明确为党工作这个“第一职责”。有的党支部对过“政治生日”的党员,在送贺卡的同时,还附上一本书籍作为礼物。许多党员第一次收到“政治生日”贺卡,倍加感动,反复端详,难掩内心的激动。不少人还把贺卡放在办公桌上,时刻提醒自己“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

  ——讲述入党故事:一次初心的回望。“那是光荣的一天,也是难忘的一天”,向大家讲述入党的故事,既是向组织的一次再汇报,也是对入党初心的一次再回望。“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活动中,党员在党支部会上“讲述入党故事”,回望追寻理想信念的历程,唤醒入党时的纯真初心,引起支部其他党员同志的共鸣。研究室党员干部谭卫平激动地说:“我对共产党的最初认识,缘于小时候听祖父讲起曾祖父身为早期的共产党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曾祖父牺牲60年后,当自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为革命烈士后代的荣光,想到的是追随先辈足迹、继续跟共产党走的庄严使命。

  ——重温入党誓词:一次信仰的升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温入党誓词,是“今天是我的政治生日”主题活动的规定动作。办公室(信访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在小平小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给全体支部党员留下了深刻的感触。后勤中心党员干部应璇在重温入党誓词时激动地说:“组织上为我过政治生日,让我重温了20年前的入党誓言,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党员意识,我将永远铭记这个光荣而神圣的日子。

  ——组织上门谈心:一次党性的加油。活动中,机关党委书记与过“政治生日”的党支部书记谈心,各党支部书记与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谈心,向他们致以生日问候,了解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交流思想感情,听取意见建议。许多党支部还采取支部集体谈话等方式,努力营造交流交心的良好氛围。新闻宣传处党员干部刘日东谈到:“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必须勤学习、讲责任、常感恩,立足本职岗位,创出一流业绩。

  ——上好“生日党课”:一次精神的补钙。“一人过生日,集体受教育。”在活动中,由过“政治生日”的同志自定一个主题,为支部党员讲一次党课,丰富和拓展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内涵。刚刚选调到部机关工作的党员干部彭磊感慨:“以前都是领导和党支部书记给我们上党课,在‘政治生日’这天,让我给支部的全体同志上党课,没想到还有部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来听。

  ——发表“生日感言”:一次思想的洗礼。“走了这么久,我变了没有?”过“政治生日”的党员,在党支部大会上联系成长经历,谈一谈当初为什么要入党,问一问是否践行了入党誓词,比一比与优秀党员的差距,找一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讲一讲下步的打算及措施。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彭淼林谈到:“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仿佛又回到了28年前在党旗面前庄严宣誓的时刻,让我不由重新思考:当初入党为了什么?对照党章,现在的差距在哪里?作为一名有28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在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实践中,必须不忘初心,勤奋敬业,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政治生日”的感言虽然篇幅不长,但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党员干部们在重温初心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政治定力。

  二是红色文化融入血脉。江西是红土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厚重。省直机关结合纪念“三个90周年”,纷纷开展“红色寻根之旅”,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井冈山、瑞金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省气象局开展“传承革命精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主题实践活动,省档案局开展“馆藏故事会”党性教育活动,省工商联举办“永葆基因红——讲党史,诵经典”朗读比赛……

  三是行业文化各具特色。省直机关注重总结提炼机关文化理念,并将其宣传贯彻到全系统。省公安厅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提炼形成“123456”江西公安文化理念(即一个核心价值、两条工作底线、三大职责任务、四项职业要求、五点行为准则、六种工作导向),制定《江西公安文化理念表述语及诠释》,开展学习宣传“十个一”活动。省国税局在全系统开展“江西国税精神”征集活动,历时8个月精心提炼形成“凝心共济、赤诚担当、务实创新、法治廉明”的江西国税精神,并组织开展弘扬践行“江西国税精神”活动。南昌海关按照“内涵学军”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展内务规范和队列训练,培养军人气质。赣州监狱按照文化可视、可意、可用、可塑“四可”体系建设思路,着力抓好机关文化的外化表现、寓意理解、落地可用、升华塑造四个方面。

  四是行为文化日渐规范。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但反映着自身的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机关的形象。省直机关加强教育引导,逐步建立起以文风、话风、德风等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省委办公厅开展“微文明”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从机关工作的点滴小事做起,把文明言语融入日常工作之中,让文明行为随处可见,让文明礼仪成为机关的美丽风景线,以每个个体的“微文明”汇聚成整个机关的“大文明”。省编办制定《加强文明有礼教育实施方案》,从言谈举止、公共场所、行路驾车、网上交流、旅游观光五个方面予以规范,引导党员干部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路、上文明网、当文明人。省民政厅制定出台《省民政厅“十句文明服务用语”》《加强民政系统行风建设若干规定》,使“爱岗爱民、创新创业、争光争气”成为全省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五是物态文化形象具体。物态文化是机关文化最为直观的文化要素。省直机关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活动室、阅览室、宣传栏、文化墙、电子显示屏、手机信息平台等,打造丰富的“长廊文化”“书香文化”“办公室文化”“网络文化”等。省司法厅在厅机关开展“最美办公室”评比活动,采取每周一检查、每月一小结、每季一评比的方式,对厅机关各部门办公室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和文化建设等进行检查评比,每季度评出3个最美办公室,授予流动奖并给予相应奖励;在厅直系统开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场区建设行动,积极进行环境整治。省地税局加强基层分局设施建设,建好“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菜园”,营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三精”(精英职工、精品工程、精彩水院)为内涵,极力打造“文化大院”。

  六是廉政文化清风扑面。省直机关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机关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省政府办公厅今年组织开展了6次对厅属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情况和干部职工遵守工作纪律情况的明查暗访,切实做到咬耳扯袖、“挺纪在前”。省人社厅组织开展“读廉书、观廉片、写廉文”系列活动,定期向干部职工推荐反腐倡廉重点书目,组织廉政心得评比、廉政知识测试,全面打造“机关放映室”,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焦裕禄》《反腐警示录》等影视作品,使党员干部从正面典型中获取正能量、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营造崇学向上、清正尚廉的文化氛围。江西核电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活动,将“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廉洁理念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2017年省纪委机关从领导干部家访开始,体现严管厚爱到家。春节前后,省纪委厅级以上领导和各党支部书记分头家访纪检干部职工71户,机关各支部书记家访95户,派驻机构负责同志家访163户,全省纪检系统共家访近千户,在带去新春祝福的同时,深入了解干部家庭、家风建设情况,听取家属的工作意见建议。“纪委书记面对面地与我的家人交流,让我们全家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的工作也更支持和理解。同时,我也感受到这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深入干部家庭掌握第一手情况,是严管厚爱的具体体现。”省纪委办公厅党员干部欧阳庆亮接受家访后感叹道。

  “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对纪检干部的监督,既看“前门脸”,也看“后脑勺”,立足严管厚爱,见人见事见思想,听一听干部在不同时间和场所的表现有无不同,看一看干部在社会上与机关内的言行有无差别,盯一盯干部在八小时之外是不是也能绷紧纪律这根弦。对家访活动,不少干部职工在微信群、朋友圈中点赞、展示,认为增添了自觉接受监督、抓好家风家教的责任感,感受到政治上的温暖,体会到组织上的良苦用心。驻省广电台纪检组党员干部黄煜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领导来我家进行家访,嘘寒问暖,谆谆教诲,积极鼓励,关心备至,宛如寒冬中的暖阳,让人心里暖烘烘,家里老少开心极了。感到纪委是个大家庭,充满人间真情;纪检不仅有打铁的一面,也有暖心的一面!”  目前,省纪委机关已有组织部、信访室、干部监督室、机关党委、廉管中心等三分之二的支部实现了家访的全覆盖,掌握了一批干部职工的“活思想”,摸清了一批干部职工的“细清单”,解决了一批干部职工的“真困难”。

  七是制度文化正在构建。省直机关把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中,制定完善了车辆管理、环境卫生、工作纪律、道德讲堂、文明礼仪、文体活动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机关文化纳入制度化管理之中,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广的机关制度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一些单位制定了《学习积分管理办法》,将网络学习、教育培训等量化积分,纳入个人绩效考核,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机关文化的力量正在彰显

  文化引领方向,文化振奋精神,文化凝聚力量。机关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文化的“软实力”正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力量”,从形到神,由表及里。

  一是增强了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扶正祛邪、激浊扬清、固本培元,不断熏陶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净化机关政治生态。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深刻认同党和国家,强化了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激发了许党许国的家国情怀,感染和激励着更多党员干部在党护党、为党兴党;更加深刻认同组织,认同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发展前景,增强了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决心,坚定不移把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生动实践,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是增强了归属感,形成凝聚力。机关文化理念的培育、渗透和践行,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产生了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属,充满了家庭之感、归属之感。在文化建设中沉淀出的共同的机关精神、价值取向、工作理念等,汇聚起一股股强大的合力,更加“铁索连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办公桌上更整洁了,窗户更明亮了,地面更干净了,快乐地工作,开心地生活。许多同志感触到:“向上、向善、向美正在成为广大机关干部的自觉追求。

  三是增强了责任感,形成执行力。制度文化的严抓严管,使省直机关服务流程、服务承诺、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更入脑入心了,工作责任放心上、扛肩上的意识更强了。明显感觉到,党员干部“能勤严”多了,“庸懒散”少了;担当实干、埋头苦干多了,“太平官”“逍遥官”少了;马上就办、立即就办多了,有令不行、“中梗阻”少了;抓工作的多了,喊空话的少了;争先进位、见贤思齐的多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少了……机关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的是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机关干部精气神的提升。

  四是增强了纪律感,形成约束力。廉政文化的倡导,让更多的机关党员干部自觉拧紧了“螺丝”、上紧了“发条”,遵规、守纪、崇法日益成为自觉行动。在机关文化调研中,不少同志表示,机关“微腐败”,其害猛于虎。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谁拿纪律规矩不当回事,纪律规矩就会找谁的事”,“谁把吃喝问题当小事,小事就会坏谁的大事”,“谁贪公家的小便宜,小便宜就会让谁吃大亏”……廉政文化建设正推动着廉洁机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文化自信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文化人,贵在喜闻乐见,难在入脑入心,重在常抓不懈。省直机关文化建设通过造亮点、出特色,已成为全省文化大繁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创新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