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19.11.2013  20:43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设区市旅游局、环保局:

为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规范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我省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江西省旅游局和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制定了《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

江西省旅游局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2013年10月31日

 

 


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管理,推动我省生态旅游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符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有关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定、并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旅游区。

第三条 示范区创建应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发展、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教育为特征,培育生态旅游产品,规范生态旅游服务,积极塑造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形象。

第四条 江西省旅游局与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申报、评估、验收、公告、批准和复核工作。

第五条 获“江西省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满2年的单位,可经设区市推荐,由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择优申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二章 申报 

第六条 示范区的申报,按照“单位自愿提出申请,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实施技术评估、考核验收、批准和复核”的程序进行。

第七条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实行一年一报制,各设区市须在每年6月30日前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并报相关材料,逾期将延至下一年。

第八条 申报“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与之协调的人文生态系统;

(二) 具有明确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保护对象;

(三) 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与实践在全省具有较高的示范价值;

(四) 具有明确的地域界限、管理机构和法人,原则上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所有权与经营权明晰,多家经营时须有协议;

(五) 编制了所属地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六)根据《规范》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评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评分实施细则”),自评达到1600分以上;

(七) 开业运营满1年及以上,近3年无环境违法行为或旅游安全等重大事故。

第九条 满足以上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申报单位,可向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报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表;

(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表(含自评分);

(四)申报单位保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书;

(五)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连同以上材料形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请评定报告书》,用A4版本装订成册;

(六)资料汇编,对照《规范》及《评分实施细则》,详细反映本景区各得分点的情况,以文字说明和配备相应图片的形式,用A4版本装订成另一册;

(七)视频材料,制作5—10分钟视频资料(wmv格式)并刻成光盘,视频要能反映景区的创建成果。

第十条 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报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依据《规范》及《评分实施细则》,联合进行初评、筛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通过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推荐。

第三章 技术评估

第十一条 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自收到申报推荐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文件的审核;申报文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个程序。对申报文件合格的单位,6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技术评估。

第十二条 现场技术评估工作由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评估组完成,技术评估组由旅游、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成员不少于5人。现场评估前,技术评估组将委派专家进行暗访,暗访通过方可开展现场技术评估。

第十三条 现场技术评估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 听取示范区申报单位汇报;

(二) 核查申报文件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三) 实地考察申报单位,核查建设与运营示范效果,进行游客与社区居民调查或访谈;

(四) 填写《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表》,并与自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五) 填写《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评估报告表》;

(六)向申报单位通报评估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时整改。

第四章 考核验收

第十四条 技术评估合格,或已按要求对技术评估发现的问题整改合格,可由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向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现场考核验收申请。

第十五条 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收到考核验收申请后,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专家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听取申报工作或整改情况汇报;

(二)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三)填写《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意见表》。

第五章 公示公告

第十六条 对达到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的申报单位,在相关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投诉和举报问题,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应当进行现场核查,也可委托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核查,作出相应决定。

第十七条 对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投诉和举报问题经调查核实、整改完善的单位,授予“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并颁发证书及标牌。

第六章 复核管理

第十八条 对示范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复核管理机制。

第十九条 已授予称号的示范区每年12月底前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和下年度工作计划报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备案。

第二十条 对已授予称号的示范区每3年组织一次复核。复核工作由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统一组织实施,各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配合。

第二十一条 复核工作程序为:

(一)成立复核工作组。复核工作组应由相关领域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

(二)材料审阅与现场考核。依据《规范》及《评分实施细则》,审阅书面材料与考查现场,评估示范区生态旅游实践情况。

(三)形成复核意见。复核工作组根据评估结果,填写《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复核意见表》。

第二十二条 对复核结果达不到《规范》规定1500分的示范区,直接取消其称号;复核结果介于1500(含)-1599分的示范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第二十三条 对示范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经复核程序,直接撤销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一)严重违背生态旅游发展理念,已基本丧失示范及推广价值;

(二)发生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或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重大责任事故,经查明示范区负有主要责任;

(三)在经营过程中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消费者投诉,经查实后未按期整改落实;

(四)有其他严重违规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对复核情况予以公开通报。被取消示范区称号的景区,自取消称号之日起3年后方可重新申报。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旅游局、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共同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请评定报告书

申报单位名称(盖章):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座机)                                                     

                    (手机)                                                     

申      报      日      期:                                                   


目录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表

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报告

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评估表

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表

五、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

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报告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申报表

申报单位名称

               

 

主管部门

 

申报单位联系地址

邮编

 

申报单位负责人

办公电话

手机

 

申报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手机

传真

 

已有其他称号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与其他保护地的关系

(说明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关系)

 

植被覆盖率(%)

 

面积          (平方公里)

依托城市名称及距离

可进入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其他

上年经

营情况

全年游客量(人次)

日最高接待量(人次)

年收入(万元)

利润(万元)

 

简介(500字以内):

申报理由(资源、开发、保护、宣传教育、管理情况和示范价值等,500字以内):

                               

                                                                  (盖章)            年        月          日

县级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设区市旅游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推荐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技术评估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考核验收组意见: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省旅游局、省环境保护厅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5000字以内)编写纲要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基本情况:创建背景、行政关系、地理位置、区域范围、经济社会发展简况、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致性分析等。

(二)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情况:介绍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历程和主要工作,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管理制度等。

(三)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取得的主要成就。

(四)经验教训和下一步工作目标。

(五)其他需要总结与说明的工作。


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评估表

申报单位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技术评估组人员名单

姓名

单位/职务(职称)

电话

签字

组长

评估综述(包括评估得分、扣分及改进建议,不够可另附页)

评估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表

申报单位

法定代表人

(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方式

       

验收组人员名单

姓名

单位/职务(职称)

电话

签字

组长

验收意见(包括技术评估提出问题的整改情况、验收结论,不够可另附页)

验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五、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

1计分说明:

1.1 本细则共计2000分

1.2 项目内容分为三类:一为必备项目,以△表示,合计1232分;二为选择项目或层级项目,以∨表示,合计768分;三为禁止或反对的项目,以╳表示,合计335分。

1.3 必备项目和选择项目打正分,禁止或反对的项目打负分

1.4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需达到1600分

2评分标准

序  号

项  目

工作要求与评定标准

项目类型

分 值

自检得分

初评得分

评定得分

1

示范区规划

100

1.1

规划原则

25

1.1.1

整体优化原则

对区域内的生态、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规划,追求整体优化。

5

1.1.2

生态优先原则

在生态质量与其他方面发生冲突时,包括与景观质量发生冲突时,以生态质量优先。

5

1.1.3

生境范围原则

为保障相应的植物群落与动物种群持续繁育所需要的生境范围,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与恢复能力。

5

1.1.4

市场导向原则

以区域的相应吸引力研究对应的市场范围与层次,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规划建设项目

5

1.1.5

容量控制原则

接待容量不超过生态承载力

5

1.2

规划制定

35

1.2.1

制定有专门的旅游总体规划

有专门编制单位和规划成果

20

1.2.2

旅游总体规划审批

经旅游、环保、土地等部门审批

15

1.3

规划实施有效性

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布局、游览项目与设施安排等

40

1.3.1

全面实施

规划中的各项项目、制度、措施,全面按时落实

40

1.3.2

基本实施

规划中的各项项目、制度、措施、基本全面落实

25

1.3.3

严重违反规划

区内有违反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或破坏环境项目

-40

本项得分

2

生物旅游资源

160

2.1

生物多样性

70

2.1.1

植被

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郁闭度高,建群种与优势种强,生长情况好,生物量大。

10

2.1.2

植物资源

种类多、生长量大

5

2.1.3

动物

类型多、分布密、种群量大、生殖与栖息地环境良好,食性与习性稳定

10

2.1.4

动物资源

类型多、分布广

5

2.1.5

物种保护

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和生境类型,生态系统增强再生与恢复能力

10

2.1.6

珍稀物种或濒危物种

有珍稀物种或濒危物种,有专项保护措施(范围、科研、管理、人员)

5

2.1.7

全面保护

保护所有物种并使之平衡,有生态监测和动植物救助专人及措施

10

2.1.8

非生物因子

不削弱非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

5

2.1.9

生态过程

保护生态系统的自然性,防止生境损失

10

2.1.10

生态系统本土性

恢复和增殖原有物种,禁止外来物种引进和入侵, 以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系统性紊乱

-20

2.2

资源丰富性

30

2.2.1

规模与丰度

资源实体体量巨大,或基本类型数量多,或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景观异常奇特,或有国家级资源实体

20

2.2.2

完整性

资源实体完整,保持天然的形态与结构

10

2.3

价值独特性

60

2.3.1

美学价值

价值很高,现场效果好

10

2.3.2

科学价值

科学价值,具有国家级意义

10

2.3.3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悠久或文化价值高,具有国家级意义

10

2.3.4

游憩价值

人为干扰少,自然区域多

10

2.3.5

独特价值

资源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缺性

20

本项得分

3

生态环境质量

345

3.1

土地

40

3.1.1

山地

25°坡以上的山地还林还草

10

3.1.2

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10

3.1.3

道路用地

以方便、实用为原则,努力减少道路用地,不建或少建盘山公路或贯通区域的交通干线。

10

3.1.4

土地整治

消除土地沙化、退化、盐渍化现象

10

3.2

水资源

55

3.2.1

降水

以植被涵养为主,加强对降水的蓄集与利用

10

3.2.2

天然湖泊

保持蓄水量,改善水质,防止富营养化

10

3.2.3

水库

恢复水库建设中对生态与景观的破坏,消除碎石裸露现象,改善水质,形成水生生物的立体养殖

10

3.2.4

地下水

15

3.2.4.1

地下含水层

合理利用,达到水源涵养量高于使用量。

10

严禁超量提取地下水。

—10

3.2.4.2

暗河

有条件的适度开展探险、暗河漂流等活动

5

3.2.5

泉水

使用量应低于涌出量

10

3.2.5.1

矿泉水

达到集约化利用程度

5

3.2.5.2

温泉

适度开展温泉浴等康疗活动

5

3.3

森林

35

3.3.1

覆盖率

除建设用地及水面之外,绿化覆盖率达到70%,其中,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10

3.3.2

原始森林

加强保护,限制流量

5

3.3.3

天然次生林

林区内禁止永久性建设,可开展科考、徒步旅行等活动

5

3.3.3

人工林

10

3.3.3.1

林相

树种较多,林相丰富,观赏性强

5

3.3.3.2

森林旅游

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

5

3.4

岩石与岩洞

30

3.4.1

地景

15

3.4.1.1

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貌垂直节理发育。丹霞地貌柱状节理发育突出,喀斯特地貌山峰秀丽,峡谷地貌陡峻等

5

3.4.1.2

有观赏价值的地质剖面

5

3.4.1.3

单体岩石

体量巨大,或岩石造型独特或群体规模大

5

3.4.2

溶洞

景观独特性突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10

3.4.2.1

旱洞水洞共生

分层次,体量巨大或幽深

5

3.4.2.2

溶洞与天坑共生

独特性突出,原生态保存

5

3.4.3

岩洞

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与相应的文化遗存

5

3.5

系统整合

各要素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

20

3.5.1

类型丰富

山、水、林、洞、石、泉等类型丰富,有助于景观丰富性

5

3.5.2

互补性强

各种类型相互补充,有助于生物多样性

5

3.5.3

自然状态

植被乔、灌、草相结合,人工痕迹不突出

5

3.5.4

动物显现

1km步行,路边500m可见大型哺乳动物或其活动痕迹,水中可见较大鱼类。或水边可见爬行动物,空中林中可见类型较丰富或成规模的鸟类

5

3.6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基本要求是自然资源的生长量超过消耗量

20

3.6.1

不可再生的资源

严格保护,禁止利用

-10

3.6.2

可再生资源

在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集约化开发利用

10

3.6.3

绿色产品

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和土特产品

10

3.7

示范区外围

20

3.7.1

土特产品

形成生产基地或养殖基地,达到规模化生产

5

3.7.2

工艺品、纪念品

利用可大量再生的自然资源,形成设计、生产、销售等产品链和产业链

5

禁止根雕产品和建材产品在区内生产

-5

3.7.3

其他产品

非采伐性的林产品及林间产品,竹产品、山野一年生采摘产品、非野生水产品等逐步产业化

10

3.8

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75

3.8.1

空气质量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现场检查

10

3.8.1.1

参照国标一级标准

二氧化硫0.02/年、0.05/日;总悬浮颗粒物0.07/年、0.12/日;可吸入颗粒物0.04/年、0.05/日;氮氧化物0.05/年、0.7/日一氧化碳4.0/日(单位mg/m 3

10

3.8.1.2

参照国标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0.06/年、0.15/日;总悬浮颗粒物0.20/年、0.30/日;可吸入颗粒物0.14/年、0.15/日;氮氧化物0.05/年、0.7/日;一氧化碳4.0/日(单位mg/m 3

5

3.8.2

噪声质量

以当地旅游旺季的情况为准,现场检查

5

3.8.2.1

参照国标一类标准

夜间45dB、白天55dB

5

3.8.2.2

参照国标二类标准

夜间50dB、白天60dB

3

3.8.3

地表水质量达国标规定

无明显的令人不快的沉淀物;无令人不快的碎片、浮渣、油类等漂浮物;无令人不快的颜色、气味或浑浊物;无对人类或动植物有毒、有害物;无破坏水生生态的生物

15

3.8.4

景观、生态、文物、古建筑保护

45

3.8.4.1

保护费用投入

全年用于地质地貌景观、文物、古建筑、生态系统、珍稀名贵动植物的保护费用相当于全年门票收入的比例

达到7%

15

达到6%

10

达到3%

5

3.8.4.2

保护措施

采取适合的保护措施,如防火、防盗、防捕杀、古建筑修缮、古树名木保护等

15

3.8.4.2.1

制度具体

3

3.8.4.2.2

措施落实

4

3.8.4.2.3

设施设备完备

5

3.8.4.2.4

人员职责明确

3

3.8.4.3

保护效果

现场检查

很好,全面保持文物古迹和地质地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5

好,基本保持文物古迹和地质地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0

较好,对文物古迹和地质地貌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无明显破坏

5

3.9

环境氛围

55

3.9.1

区内建筑选址不破坏景观

主体建筑选址对景观有破坏的,每个扣5                    分;非主体建筑选址对景观有破坏的,每个扣3分;

10

3.9.2

区内建筑外观(造型、色调、材料等)与主观相协调

发现一处建筑外观与整体景观有不协调的,扣3分

10

3.9.3

周边环境与景观的协调性

35

3.9.3.1

示范区与周边环境设有缓冲区或隔离带

具有绿化带、水体、山体等缓冲区的,得10分;具有围栏、围墙等隔离带的,得8分

10

3.9.3.2

示范区周边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廊线

10

3.9.3.3

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和谐

格调指材质、造型、色彩的综合效果

10

3.9.3.4

对区内主体景观有烘托效果

运用能反映当地风情的本地特色建筑风格和材料,能很好反映和突出主体景观

5

3.10

区内使用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或游览气氛的设施、设备或材料

包括产生高噪音或有毒有害气体、漏油漏气的车辆、船舶等

-55

本项得分

4

传统文化保护

65

4.1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传统文化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工作安排,有经费投入。

10

4.2

建筑

规划并实施重点保护街区、村落,保持其历史传承性和整体完好性

10

4.3

历史文化

以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为主要载体,整修陈列相应文物、文献

10

4.4

自然文化

建设专题博物馆、集中展示

10

4.5

民族民俗文化

15

4.5.1

节庆

保留传统的节庆活动

5

4.5.2

地方戏

保留地方剧种和传统剧目

5

4.5.3

民间工艺

保留民间传统工艺

5

4.6

宗教文化

适度保护利用

10

4.6.1

庙宇

以“整修如旧”的原则修复,不宜新建或大规模翻建

5

4.6.2

宗教

本教或自然宗教形式突出体现当地特色和民族特色,应适当表现

5

4.6.3

香火

禁止大规模香火,以保护环境

-10

本项得分

5       

基础设施

295

5.1

交通

按照通达性要求建设区域外部交通,按照保护性要求建设区内交通,按照方便性要求建设游览交通

15

5.1.1

区域外部交通

15

5.1.1.1

抵达依托城市的便捷程度

便捷度较高

10

5.1.1.2

道路建设有与示范区相匹配的绿化

5

5.2

自配停车场地

30

5.2.1

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系指有硬化停车线和绿化停车面或绿化隔离线的停车场

10

5.2.2

地面

检查主要停车场的地面

10

硬化或黑化地面

包括水泥地面、沥青地面或平整石板地面

1

砂砾地面

6

泥土地面

3

5.2.3

停车场管理

10

5.2.3.1

设停车线

2

5.2.3.2

停车分区

2

5.2.3.3

设回车线

2

5.2.3.4

分设出入口

2

5.2.3.5

专人值管

2

5.3

停车场或码头与景观不相协调

位置不当,或脏、乱、差现象严重等

-15

5.4

区内道路

严格规划建设

70

5.4.1

生态路

15

5.4.1.1

选线与山形水系相呼应

5

5.4.1.2

建设垃圾处理好,不留迹地

5

5.4.1.3

以桥梁方式保留动物通道

3

5.4.1.4

以水路方式保留鱼类、蛙类爬行通道

3

5.4.1.5

设动物通道提醒标识

3

5.4.2

景观路

25

5.4.2.1

沿线山体绿化好

山体景观完整,视觉完整

5

5.4.2.2

沿线山石有突出景观

5

5.4.2.3

沿线有水且水体清澈

5

5.4.2.4

行道树树种较好

5

5.4.2.5

行道树成荫

5

5.4.3

交通标识设置正确、清晰,完好美观

10

5.4.4

游览步道或游览线路

本项中各小项可酌情打分,但不超出给定的最高分

20

5.4.4.1

进出口设置合理

有利于旅游疏散,进出口分设,不过分邻近

5

5.4.4.2

游道或线路设置合理

有利于旅游观赏,线路观赏面大,能形成环线等

5

5.4.4.3

采用生态性材料

指用木头、木板、竹板、卵石、砾石、石板等材料,铺设步道,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但要形成特色,可以架空方式铺设。

5

5.4.4.4

设置观景或休息设施

在主要景观处设观景亭、台、廊,有旅客休息的椅、凳等。设置明显不足的每处扣分。本款酌情计分。

5

5.5

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

30

5.5.1

索道

符合旅游规划,按照生态质量优先原则设置

3

5.5.2

栈道

为保护生态环境,搭架悬空人行栈道、生态步道

7

5.5.3

电瓶车或电瓶船

含液化气车船

3

5.5.4

其他特色交通工具

包括能反映示范区文化特色或环保特色的便民交通工具,如骑马、人工抬轿、雪地摩托等,每种2分,最高8 分

7

5.5.5

交通标识

在主要游步道或游览线路分叉路口,均设置引导标识(包括箭头和指示牌)。每处主要交叉路口设置不足或设置不正确的,扣分

10

5.6

给排水工程

与当地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紧密结合

50

5.6.1

给水设施

以地下管道方式为主进行,不露明渠,以确保用水清洁,美化水塔以与环境协调

15

5.6.2

排水设施

通畅、集中

15

5.6.3

污水处理

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严禁污水随意排放

20

5.7

能源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60

5.7.1

电力

20

5.7.1.1

供电设施布设

多数地区以大电网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大电网与区内小水电相结合

5

5.7.1.2

高压电线塔

选择合适地点,不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

5

5.7.1.3

变电站

不影响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

5

5.7.1.4

电线杆

取消架空电线与电线杆,采取地下电缆方式

5

5.7.2

天然气

提高天然气采用率

10

5.7.3

煤炭

10

5.7.3.1

使用效率

对于上述两项清洁能源采用极端困难的区域,提高煤炭使用率

5

5.7.3.2

煤炭燃烧污染

采取专项措施解决

5

5.7.4

太阳能

鼓励采用

5

5.7.5

风能

鼓励采用

5

5.7.6

沼气

鼓励采用

5

5.7.7

生物能

鼓励采用

5

禁止采用林木草等生态资源为能源

-10

5.8

通信邮电

40

5.8.1

邮政纪念服务

提供纪念戳、本地纪念封、纪念邮票、纪念币等

10

5.8.2

通信服务

30

5.8.2.1

人工值守电话

不计数量

5

5.8.2.2

磁卡、IC卡或投币电话

不计数量

5

5.8.2.3

公用电话功能

5

5.8.2.3.1

直拨长途

不计数量

5

5.8.2.3.2

仅有市内直拨

不计数量

2

5.8.2.4

公用电话设置

5

在出入口及区内游客集中场所均有设置

5

只在出入口或区内游览集中场所设置

2

5.8.2.5

公用电话标志醒目、规范、美观

5

5.8.2.6

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

5

本项得分

6

服务设施

215

6.1

住宿设施

按照控制容量原则设置

100

6.1.1

布局

尽量集中布局,以便于解决基础工程设置及残留物处理。注意隐蔽性。山地型区域原则上采取“山上游,山下住”的方式,森林型、湿地型区域采取“中心游,边缘住”的方式进行

20

6.1.2

结构

按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

20

6.1.2.1

品种结构丰富

酒店、公寓、野营地、汽车营地等公共住宿设施配套,原则上禁止别墅建设

10

6.1.2.2

档次结构齐全

以中档住宿设施为主

10

6.1.3

体量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0

6.1.4

特色

40

6.1.4.1

采用符合当地民族特色与民居特色的外型设计

10

6.1.4.2

外立面装修

禁止白瓷砖外立面装修,努力形成单体特色

10

6.1.4.3

建筑群

形成既有单体特色又与环境统一协调的布局

10

6.1.4.4

原材料

以当地原材料为主,全面利用可再生原料

10

6.1.5

目标

按照绿色饭店标准全面建设

10

6.2

餐饮

按特色化、多样化的基本要求进行

40

6.2.1

布局

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结合的方式配置

10

6.2.2

特色

深入挖掘当地传统并努力创新,形成特色

10

6.2.3

禁止捕食野生动物和采食珍稀植物

-20

6.2.4

品牌化饮食产品

20

6.2.4.1

创造品牌化系列宴席

10

6.2.4.2

开发系列化食品

10

6.3

购物与娱乐

75

6.3.1

特色

30

6.3.1.1

外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注重民族特色与民居特色,购物场所不破坏主要景观,不妨碍旅客游览,不与旅客抢占道路和观景空间;购物场所建筑造型、色彩、材质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10

6.3.1.2

产品

以本地产品为主

10

6.3.1.3

质量

鼓励创造本地精品,杜绝假冒伪劣

10

6.3.2

管理

25

6.3.2.1

机构

设专门管理机构或人员,确保旅游者权益

5

6.3.2.2

购物场所管理

加强对购物场所的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卖强买现象。发现一处视情况扣分。

5

6.3.2.3

商品经营从业人员管理

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包括质量管理、价格管理、计量管理、位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每项2分

10

6.3.2.4

旅游纪念品

具有本示范区的特色,每种2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每种得2分。本项最多得10分

5

6.3.2.5

不得加工销售国家保护的动植物标本

-20

6.3.3

可根据当地特点开展适度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但不得影响或损害当地生态环境。严格禁止黄赌毒

20

本项得分

7

安全

85

7.1

旅游安全

近两年内发生一次性人员死亡或重残的旅游安全事故的,扣20分。

-20

7.2

安全保护机构,制度与人员

20

7.2.1

设有安全保护机构

5

7.2.2

有健全的安全保护制度

5

7.2.3

安全保护人员数量

与旅客接待规模相适应;以探险性项目为主,巡视员、救护员比例应较高

5

7.2.4

流动安全人员数量

大示范区流动安全保护人员应与接待规模及特殊要求相适应

5

7.3

安全处置

25

7.3.1

高峰期游客安全处置

10

7.3.1.1

制度

职责明确,程序清晰

5

7.3.1.2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明确,可行,有效

5

7.3.2

特殊时段的安全处置

包括恶劣气候、突发灾情、缆车停电等意外情况

10

7.3.2.1

制度

5

7.3.2.2

处置措施

5

7.3.3

安全巡查

定期、定时,能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5

7.4

安全设施设备

15

7.4.1

危险地带安全防护设施

包括安全护栏、水上拉网等,应齐全和有效,发现一处不足或无效,扣2分

5

7.4.2

消防、防火救护等设备

应齐备、完好、有效,发现一处不合格扣 2分

5

7.4.3

游览生态活动设施

应符合安全规定。发现一处安全不合格的扣2分

5

7.5

安全警告标志、标识

应齐全、醒目、规范,设置不足或设置不规范,每处扣2分

5

7.6

安全宣传

安全说明或须知等要求图形显示和中外文对照,置于醒目位置,达不到此要求的,每项扣2分

5

7.7

医疗及救护服务

需在服务指南中说明

15

7.7.1

设立医务室

专为游客设立的医务室得5分;内部设立主要为员工服务,同时兼为游客服务的医务室得3分

5

7.7.2

备急救箱

1

7.7.3

备急救担架

1

7.7.4

备日常药品

1

7.7.5

定点医院救护机制

与定点医院有专门救护协议

3

7.7.6

设内部救援通讯设施

4

本项得分

8

卫生

155

8.1

环境卫生

10

8.1.1

气味

清新,无异味

10

8.2

废弃物管理

40

8.2.1

污水排放得当

不污染地面、河流、湖泊、海滨等。发现一处明显不得当的,视情节严重扣 分。

10

8.2.2

垃圾处理

10

分类收集

10

符合国家规定

不乱堆放,不就地焚烧或掩埋

-10

8.2.3

垃圾清扫及时

10

8.2.3.1

日产日清

不留陈垃圾

5

8.2.3.2

流动清扫

跟踪清扫

5

8.2.4

垃圾清扫器具

10

美观、整洁与景观环境相协调

5

整洁、实用

5

8.3

垃圾箱(桶)

15

8.3.1

外观

整洁,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分

5

8.3.2

布局

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发现一处有明显不足,扣1分

5

8.3.3

造型

美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根据景观环境专门设计造型的得2分,其他酌情打分

5

8.4

区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且管理到位,或室外全部为非吸烟区,且管理到位

对非吸烟区吸烟行为,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行为到位

5

8.5

餐饮卫生

10

8.5.1

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发现一处不合格,扣2分

5

8.5.2

餐具、饮具、厨具分类存放,消毒处理

检查厨房、餐厅、酒吧,发现一处不合格,扣2分

5

8.5.3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得负分

指一次性使用的泡沫、塑料餐具

-10

8.6

厕所

75

8.6.1

位置合理

位置隐藏,但易于寻找,方便到达,并适于通风,排污

10

8.6.2

数量充足

20

8.6.2.1

厕位总量达旺季日均游客接待量的比率

男小便厕位可按每位0.5m的宽度计量

5%以上

15

3%以上

10

1%以上

5

8.6.2.2

游客高峰期设流动厕所

5

8.6.3

厕所采用水冲或使用生态厕所的比例

10

90%

10

70%

8

50%

5

30%

2

8.6.4

残疾人厕位

每个得1分,最多得5分

5

8.6.5

厕所设备

考察主要游览场所厕所

15

8.6.5.1

洁具质量`

5

较好

5

一般

2

8.6.5.2

隔板和门

隔板与门均有的,得5分;有隔板无门的,得2分

5

8.6.5.3

其他设备

主要游览场所厕所具备挂衣钩、卫生纸、香皂或皂液、面镜、干手设备、盥洗设施(水龙头)的,每项得1分,最多5分

5

8.6.6

厕所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5

按照景观特点专门设计,具有独创性的

5

有一定特色的

3

基本协调的

1

8.6.7

厕所卫生

10

8.6.7.1

厕所有异味或地面(池面)有秽物

视情节扣分

-10

8.6.7.2

旅游厕所是否收费

每个收费厕所扣2分

本项得分

9

区域统筹

95

9.1

小城镇

示范区内不能有小城镇

-40

9.2

示范区边缘的小城镇

小城镇已经历史形成,一般处于中心平坝区位,应与各类旅游服务设施的发展溶为一体。并与中心游览区域相对分离

45

9.2.1

产业结构

以旅游服务业、商业为主,辅之以部分手工业作坊和食品加工、饮料生产企业

20

9.2.2

特色

25

9.2.2.1

民居

以传统民居外观为主要特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特点,与自然环境协调

10

9.2.2.2

环境

街区的自然化达到较高水平,除海洋型和复合型区域之外反对洋化。禁止白色瓷砖、玻璃幕墙和卷帘门铺面等低俗形式

10

9.2.2.3

功能

主要的客流集散地点、居停地点,消费地点

5

9.3

区内乡村

区内乡村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方式之一,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其建设与区域整体建设更加密切和重要。其基本要求是结构性转换与自然化形态

50

9.3.1

庭院经济

因地制宜发展区内乡村的庭院经济,以及民居旅馆

10

9.3.2

乡村内街道改造

达到路面生态型硬化,有公共卫生设施

20

9.3.3

特色

20

9.3.3.3

建筑外观

保留传统民居形式,禁止白色瓷砖贴面,卷帘门铺面等低俗形式

-10

9.3.3.2

环境

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一致

10

9.3.4

控制人口

严格控制机械型增长,合理控制自然型增长

10

本项得分

10

公共环境与社区参与

130

10.1

公共环境

良好的公共环境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结果,这一结果又会促进区域的形象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60

10.1.1

社会治安

杜绝本地居民的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减少外来人口流窜作案的机会

20

10.1.2

社会秩序

稳定有序,平和宁静

20

10.1.3

目的地友好程度

不欺生,不敲诈,有礼貌,敬语普及程度高,随时帮助旅游者

20

10.2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

标识的内容、位置与范围,按GB/T 10001.1设置

20

10.2.1

位置与数量

5

在停车场、出入口、主要路口、厕所、餐饮设施等位置,合理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每一处有明显不足的,扣1分

5

10.2.2

图形符号规范

符合相应标准,发现一处不规范扣1分

5

10.2.3

材质与造型

5

有地方特色

包括当地材料和特色设计等

5

无特色

包括普通木板及纸板、塑料板等

2

10.2.4

制作

5

有特色

无脱落、无毛刺、无腐蚀等,得 分;并有艺术性的,得 分

5

一般

基本无脱落、无毛刺、无腐蚀等

2

10.3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是区域建设的基础,应贯穿区域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25

10.3.1

规划

社区代表参与规划编制,规划文本全面征求社区群众意见

5

10.3.2

宣传

10

10.3.2.1

社区广播及社区电视

定期宣传解释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需要,通报情况

5

10.2.2.2

报刊

开辟专栏宣传并讨论区域旅游发展的问题

5

10.3.3

教育

把旅游业作为区域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10

10.4

社区会议

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社区会议或社区代表会议,沟通管理者、经营者与社区居民的信息,通过面对面的讨论达到协调一致

10

10.5

创造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当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使旅游发展与居民利益达到正相关的关系

15

本项得分

11

市场营销

70

11.1

市场影响

30

11.1.1

知名度

知名度较高,至少有全国性影响

10

11.1.2

美誉度

有很好的声誉,受到75%以上游客和大多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美

10

11.1.3

市场吸引力

海外游客占7%以上,市外游客占50%以上

10

11.2

市场宣传

30

11.2.1

宣教资料

包括公开正式出版的导游图、明信片、画册、音像品、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等。其中,音像制品每种1分;精美画册或研究专著每种2分;其他每种1分

10

11.2.2

通过国际互联网宣传

20

11.2.2.1

域名

5

独立域名

上网检查

5

非独立域名

依托门户网站的,得3分;依托旅游专业网站的,得2分;依托地方网站的,得1分

3

11.2.2.2

链接与速率

查与电讯部门的合同

5

国外有镜像

3

与骨干网链接

2

与非骨干网链接

1

11.2.2.3

内容丰富程度

10

具有50页以上网页或全部有英文网页

10

具有20~50页网页

5

网页数在20页以下的

3

11.3

导游(讲解)服务

培训生态知识讲解服务

5

11.4

导游效果(科学、生动、准确)

5

随机抽查7名~30名游客,查游客满意率

游客满意率65%以上得3分

70%以上得5分

满意率60%以上得分,60%以下不计分

本项得分

12

综合管理

185

12.1

机构与制度

34

12.1.1

管理机构健全,职责分明

抽查管理人员,职责掌握率不足50%的,不得分;掌握率50%以上的,酌情给分;全部掌握的,给10分

10

12.1.2

规章制度健全

质量、营销、导游、卫生、生态、环保、统计等规章制度健全,缺一项扣2分

14

12.1.3

规章制度贯彻得力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得力,有一年以上完整执行记录。记录不完整不得分

10

12.2

示范区形象

26

12.2.1

示范区标志

具有鲜明独特的示范区标志

6

12.2.2

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或口号

有明确的质量目标,有鲜明的质量方针或口号,为全体员工所熟知。抽查员工,掌握率不足50%的,不得分;掌握率50%以上的,酌情给分;全部掌握的,给10分

10

12.2.3

员工服饰与服务

员工服饰应地方化、民族化、专业化,佩带工牌,举止文明,热情大方。特点服饰5 分,佩带工牌2分,服务态度3分

10

12.3

游客中心

40

12.3.1

位置合理

设在游客集中活动的区域

5

12.3.2

造型、色彩、外观与景观相协调

5

12.3.3

面积

70m 2 以上

5

50 m 2 以上

3

20 m 2 以上

2

12.3.4

设施与服务

25

12.3.4.1

提供本区宣传资料

游客能在此获取本区典型种类的宣传资料,种类不齐者不计分,无生态环保资料者扣分

5

12.3.4.2

提供咨询服务

5

12.3.4.2.1

有专人

设有专门咨询岗位,职责明确

2

12.3.4.2.2

设电脑触摸屏

需在游客中心内部设置

2

12.3.4.2.3

设电话咨询

公布电话号码,且有咨询服务。如提供电话,却不提供服务的,不得分。

2

12.3.4.3

提供游程信息服务

5

12.3.4.3.1

提供游程线路图等

2

12.3.4.3.2

提供游客流量变化信息

2

12.3.4.3.3

提供节目预告服务

2

12.3.4.4

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5

12.3.4.4.1

安排导游(讲解)员

公布本区的所有导游人员及导游语种

3

12.3.4.4.2

有影视介绍系统

需在游客中心内设置

3

12.3.4.5

提供游客休息设施

数量与区的接待规模相适应,档次与本区总体档次相适应的,酌情给分。

5

12.4

投诉与处理

15

12.4.1

投诉处理制度健全

3

12.4.2

人员

3

专职

3

兼职

1

12.4.3

设备(指电话、信箱等)

3

专用

3

兼用

1

12.4.4

档案记录

3

完善

3

一般

1

12.4.5

处理效果好

一般抽查处理记录,重大投诉了解投诉人反馈意见

3

12.4.6

近三年内发生重大质量投诉,得负分

查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示范区自身记录。凡涉及到对旅游者人身侵犯和健康损害的旅游投诉,均视为重大质量投诉

-15

12.5

特殊人群服务项目

包括残疾人轮椅、盲道、无障碍设施等(不含残疾人厕所、厕位),老年人使用的拐杖,儿童使用的童车、玩具等。查看服务指南与相关设施,每项得2分

10

12.6

通过第三方认证

30

12.6.1

通过ISO9000族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通过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的,得10分;已与专门咨询机构签约,并已缴纳咨询费用,已开始进行相关培训的,得5分

10

12.6.2

通过ISO14000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的,得20分;已与专门咨询机构签约,并已缴纳咨询费用,已开始进行相关培训的,得12分。

20

12.7

科研

在生态、环保、历史、文化等方面开展科研活动

30

12.7.1

机构

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

10

12.7.2

成果

有国家级成果、有地方级成果、成果形式多

10

12.7.3

效果

科研成果能有效指导实际工作,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好主要的生物地学景观设计科学,解说词

10

本项得分

13

培训与教育

100

13.1

宣传教育

采用多种方式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30

13.1.1

方式

小册子、电视、多媒体、提示牌等,每一种方式得2分。

10

13.1.2

内容

科学、准确、生动

10

13.1.3

组织

成立旅游者志愿服务组织

10

13.2

旅游者引导行为

30

13.2.1

鼓励旅游者主动收集垃圾

有制度、有组织

10

13.2.2

约束并惩罚破坏环境行为

有制度、有措施

10

13.2.3

组织并引导旅游者开展其他建设环境行为

方式多、参与性强、实际效果好

10

13.3

导游培训

全面掌握生态旅游知识及本示范区知识,讲解科学、准确、生动。

10

达标率80%

10

达标率60%

5

13.4

培训

30

13.4.1

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明确、落实

每一项不落实,扣2分

10

13.4.2

年度培训范围

查看年度计划及实施记录

10

管理人员全面培训

5

服务人员全面培训

5

13.4.3

培训效果

抽样检查员工,考查其业务

10

很好

回答流利、正确、全面

10

一般

回答基本正确

5

分数合计

2000

必备项目

1138

选择项目或层级项目

862

禁止或反对项目

335

评定实得分数总计


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10000字以内)编写纲要

(一)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立、实施及运行情况的说明;

(二)对照《规范》及其《评分实施细则》,对示范区情况进行逐项文字说明。